乌海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建议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乌海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建议对策

范洁  尚娜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要:乌海市因煤炭资源建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大量遗留的工业遗产记录了乌海城市的工业文明发展历史。“六五四”是内蒙古唯一一个功能配套齐全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系统,也是全国小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本文主要对乌海市工业遗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工业遗产   开发利用   乌海市

一、乌海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现状

(一)乌海市工业发展历程

乌海市因煤建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关于加强战略、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决定开展小三线军工建设运动。内蒙古根据中共中央有关备战的指示,根据“靠山隐蔽,分散建厂,因陋就简”的原则,在“海勃湾市”一带建立内蒙古小三线军工企业,代号“六五四”工程。

1976年海勃湾市与乌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确立了以煤炭为主,发展钢铁、建材、国防、化工的工业体系。1988年面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促成了大电厂、大焦化等一批资源转化骨干项目的开工建设。2012年乌海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开始向低碳、精细化方向发展,城市逐步转型为旅游文化城市。

(二)乌海市工业遗产分布情况

乌海市工业遗产主要以煤炭开采加工企业、化工企业、小三线军工企业的工业遗存为主。煤炭开采加工企业工业遗存主要分布在骆驼山煤矿、五虎山煤矿、苏海图煤矿等几大煤矿周边;化工企业工业遗存以原内蒙古黄河化工厂旧址、废弃的硅铁厂园区为代表;小三线军工企业工业遗存主要集中在海南区原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原内蒙古第二通用机械厂和跃进火电厂形成的六五四区域。

(三)乌海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

1、煤炭相关工业遗产现状

乌海煤炭博物馆是是一座以反映半个世纪以来,乌海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以乌海市因煤建市、因煤兴市的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乌海市一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乌达矿务局办公大楼、黄白茨矿平硐口及斜井等建筑物,保存较为完好,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代表当时的社会风貌,也见证了乌海市煤炭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2、化工企业工业遗产现状

乌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是由黄河化工厂厂区改造而成。改建工程完工后将成为教学、培训、实训、学习、生活、工业展览馆和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类公共场所。

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侧山脚下,该园区意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潜能、是具有教育娱乐等功能的产业园区,其改造前为一废弃的硅铁厂园区。

3、六五四小三线工业遗产现状

六五四小三线工业遗产整体占地面积约420454平方米。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内蒙古第二通用机械厂和跃进火力发电厂厂区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内蒙古第三通用机械厂(国营五五六厂)军转民后改制为内蒙古北方保安民爆器材有限公司,依托原有小三线建设军工企业生产技术,研发生产增雨防雹火箭等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整体重视程度不够,价值认知不足; 忽视非物质层面上的工业遗产保护;缺乏保护和开发方面的规划、政策和法规;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缺乏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等。

三、乌海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开展工业遗产系统普查,建立健全保护政策法规

乌海市应强化工业遗产保护意识,摸清家底,尽快开展系统普查,建立乌海市工业遗产名录,完善工业遗产档案记录,建设工业遗产数据库,做好工业遗产申报、分类、定级工作。党委政府要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乌海市工业旅游产业规划范围,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业遗产政策法规,使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有法可依。

(二)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市委市政府在现有传统融资模式基础上,积极拓展开发新型融资渠道。吸收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的参与,为工业遗产开发带来稳定的资金投入,有效稀释和规避投资风险。

(三)重温军工记忆,建设小三线红色教育基地

“六五四”小三线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政经制度价值较高,是内蒙古唯一一个功能配套齐全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系统,改造利用六五四小三线军工企业原有厂房,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等先进技术,发挥其在历史展示、爱国教育、红色研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未来可以形成特色旅游线路,成为乌海市重要的城市名片。

(四)挖掘城市工业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多功能工业博物馆

1、利用乌海能源公司原有工业遗存,建设乌海煤炭工业体验馆。

乌达矿务局办公大楼、黄白茨矿平硐口及斜井两处工业遗产具有特色鲜明、工业文化价值突出、遗产主体保存状况良好、产权关系明晰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可以依托其建立集煤矿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煤炭工业体验馆,突出乌海市因煤而生的城市特点。

2、集技能培训与教学、旅游为一体,建设乌海工业展览馆。乌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内建设了占地1500平米的工业展览馆,以展馆为中心,整个园区可以围绕乌海化工工业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化工作为支柱和特色产业,为乌海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依附旧建筑,或是在厂区周边的空地上进行加建、扩建,更好的利用空间,建成具有震撼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3、依托神华墨玉广场,建设工业文化休闲主题社区。

神华墨玉广场是以煤文化为基础,煤炭博物馆为核心,依托神华墨玉广场的大面积绿化为背景,将工业元素巧妙融合其中,打造而成的一个休闲活动社区。煤炭博物馆展示乌海煤炭工业的发展和乌海因煤而生而兴的历程,与神华墨玉广场的火车头交相呼应,是乌海市一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乌海市的煤炭工业文化的同时,提升居民幸福感。

(五)工业文化与先锋艺术相融合,发展文创产业集群

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是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该园区意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潜能、是具有教育娱乐等功能的产业园区。该产业园利用原有硅铁厂园区,改造成为集综合区、艺术设计区、夏令营区,管理办公区和户外体验活动区为一体的体验式文创集群。未来在青少年体验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改造成集文化创作、工作室、工艺店铺等于一体综合主题集群,吸引大量艺术创作者入驻,各个主题集群形成艺术综合社区。

(六)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共同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不能完成依赖财政投入长期“输血”,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本身的“造血”功能。行业企业要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挖掘经济价值,这样才能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众应增强工业遗产保护意识,主动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过程中,收集和挖掘与工业遗产相关的档案和实物,特别是自己和身边人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文字图片及影音资料,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