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611130
说到幼儿急疹,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所耳闻,它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以高热起病,持续发烧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疹出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幼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疹子出来后很快就会自愈,因此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主要就是加强患儿的护理以及对症治疗。那么当宝宝发烧后如何判断是不是得了幼儿急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幼儿急疹
纯母乳的宝宝一般在六个月内极少会生病,而六个月后母体带来的抵抗力会逐渐消失,当带来的免疫力用完了,自身的免疫力又没有形成,所以细菌和病毒特别容易侵袭宝宝的身体,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生病发烧,首当其冲的很大可能就是幼儿急疹了。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热病。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差异,无性别差异。却有独特的发病年龄特点,6-18月龄小儿多发,3岁后少见,本病患儿通常都会自愈,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二、如何判断幼儿急疹
1、体温特征:发热是最明显的表现,在宝宝被感染的5-15天可能会出现毫无征兆的高烧,体温高达39℃-40℃。在没有吃退烧药的情况下体温是反复的,呈三小时升三小时降的规律,持续3天左右顽固不退烧。除了高热导致的不适,宝宝的精神状态通常是较好的。如果是感冒导致的发烧,患儿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幼儿急疹的发热通常会反复持续3-5天,然后突然烧退了,继而出现疹子,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哪怕只出一个疹子,此时患儿的体温也会恢复正常。并且患儿的眉头处发红,在发烧的时候皮肤是发花的。所以当宝宝出现发烧症状时,家长朋友应注意查看宝宝的精神状态和机体伴随的症状,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较差,并伴有咳嗽、呕吐、腹泻、嗓子痛等症状,此时是感冒导致的高热,如果宝宝只是高热,但是精神状态较好,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是幼儿急疹。如果是小于3个月的宝宝突然出现发热,家长要赶紧带宝宝就医,因为家长没有经验,而且3个月内发烧也有可能是严重疾病造成的。6个月以上宝宝的发烧可先观察,不必急着去医院,家长要观察宝宝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如宝宝规律的吃饭、睡觉、玩耍,多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但出现持续发热超过3天、发热伴有皮疹、发热不退伴有咳嗽、体温降至正常时精神萎靡或烦躁、发烧还伴有呕吐、腹泻、精神萎靡这几种情况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2、疹子特征:发高烧第3-5天,体温忽然回归正常,同时或稍后出现为玫红色的疹子,形状细小,密集,在皮肤底下,不突起皮肤。疹子的分布以前胸后背,耳后,腰臀部居多,胳膊,腿部较少。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没有色素沉着或者脱皮。
3、淋巴结肿大:宝宝在患婴幼儿急疹的初期,身体表面不会表现出很多的明显症状,在发病的时候只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的症状出现。所以当宝宝期出现食欲减退、不安或轻咳等症状的话,那么父母就要注意了。
三、幼儿急疹的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幼儿急疹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要多多让宝宝充分休息,注意隔离,注意与外界隔离减少宝宝交叉感染,注意房间保持空气流通,还要应避免着凉感冒。不要让宝宝吹风,也先不要让宝宝洗澡。可以让宝宝多喝水,饮食方面要给宝宝吃清淡的食物,主要以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给予牛奶、米汤、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饮食,及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生的水果先别吃,等3-5天后疹子退了就没有禁忌了。出疹时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注意皮肤:幼儿急疹一般没有痒感,只有少数宝宝会有痒感。一般情况下,没有痒感的宝宝可以不用管它,过一两天疹子就会自然消退,且不留素斑,无脱屑现象。有痒感的宝宝可以用双氧膏或炉甘石洗剂外搽。
3、对症治疗:患儿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服用退热剂,以防高热惊厥,多喂温开水补充水分,给予易消化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擦伤,腹泻时可给予益生菌调节胃肠道功能,给予促进消化药物恢复食欲。
4、多饮水:宝宝发高烧可能会增加皮肤和呼吸道的水分蒸发,退烧大量出汗也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所以家长需要随时关注宝宝有没有脱水的现象,比如尿量少、泪少、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在高热期间增大患儿的饮水量,以防脱水。
5、不可捂汗:很多家长容易陷入误区,觉得发烧捂汗,出汗了体温就降低了,但高烧千万不能捂汗。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成熟,一味穿厚衣服、盖厚被子等捂汗行为,会严重阻碍身体散热,热量继续累积,体温反而会更高,严重时可能导致高热惊厥、心律失常的发生。
很多宝宝的第一次生病,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幼儿急疹。也是因为这个病非要“热退疹出”才能确诊,家长才更愁得慌。发烧的时候悬着心,直到烧退了,疹子出来才会松下一口气。家长可以通过患儿起病年龄,突起高热有无伴随其他症状等特点,对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做出初步判断。希望通过此文让各位家长们充分认识幼儿急疹,降低宝爸宝妈们的焦虑、恐慌心理,避免盲目用药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