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重庆 40001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分析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E/EA、LAD、LVEDD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三种分级比较(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可有效发现患者心脏功能异常,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超声诊断;诊断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该疾病属于常发疾病,主要发生人群为老年人群,该疾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内分泌紊乱等,并且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率高,治疗难度较大,若疾病发生恶化,则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中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诊断,一般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得到良好的显影效果,但该检查具有有创性,还会增加检查费用,无法推广于基层医院中[2]。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心脏超声检查作为无创性、可重复性的检查技术,能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可以使患者的心室变化得到清晰显示,从而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作者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旨在分析心脏超声的诊断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年龄段为49-75岁,平均年龄为(60.85±5.26)岁,男性有18例,女性有12例,病程段为1-6年,平均年龄为(3.52±1.01)年,再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年龄段为50-77岁,平均年龄为(61.03±5.31)岁,男性有16例,女性有14例,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人员均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仰卧位,探头需要放置在心尖处,测量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计算左室射血分数,通过心尖两腔切面以及四腔切面,对舒张期血流频谱进行收集,然后将检查图像传入到工作站中,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生进行阅片,如果有不同意见,则需要开会讨论,直到达成一致。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
②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对比
观察组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对比(±s)
组别 | 例数 | E/EA | LAD(mm) | LVEDD(mm) | LVEF(%) |
观察组 | 30 | 13.56±2.10 | 45.99±4.22 | 51.60±4.69 | 50.11±3.26 |
对照组 | 30 | 6.41±1.10 | 31.53±4.38 | 42.63±3.04 | 71.60±5.69 |
t | - | 16.520 | 13.022 | 8.790 | 17.949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结果对比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E/EA、LAD、LVEDD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三种分级比较(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诊断结果对比(±s)
分级 | 例数 | E/EA | LAD(mm) | LVEDD(mm) | LVEF(%) |
Ⅰ级 | 9 | 7.62±0.61 | 33.31±1.10 | 46.86±5.23 | 60.36±4.23 |
Ⅱ级 | 11 | 9.13±0.19 | 46.59±1.66 | 51.42±5.11 | 52.58±4.17 |
Ⅲ级 | 10 | 15.97±1.56 | 53.92±1.54 | 59.89±5.36 | 47.26±3.04 |
F | - | 207.654 | 473.189 | 15.374 | 27.605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后,患者的身体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导致病人的心肌泵血速率增加,降低其心肌收缩力,扩张病人整个心腔,使患者的心肌无法进行重建,致使患者的心脏长时间的保持应激反应,影响病人的心脏功能,对心肌功能造成严重损伤,使心脏收缩功能大大降低,最终引发心力衰竭。故临床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治,且对病人的病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大增加。临床中一般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诊断该疾病,该检查方法主要是经过病人的手腕动脉,将导管置入心脏,然后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仔细观察病变情况,但会增加诊断费用,除此以外,检查时需要将导管进行穿刺置入患者体内,属于有创性,容易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无法提升病人的诊断依从性,甚至会产生抵抗情绪。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的检查比较简单,具有无创性,在检查期间,能够对病人的心腔结构进行动态呈现,通过超声影像技术,可以对病人的血流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医务人员可以清晰观察病人的心脏房室以及厚度,帮助临床医生掌握患者心脏功能,为临床该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3]。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和对照组比较(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E/EA、LAD、LVEDD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三种分级比较(P<0.05)。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春梅.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超声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2):77-78.
[2]武占强.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 2018, 37(2):171-172+178.
[3]洪瀛.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