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伽师县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300
摘要:目的:明确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心理医学科进行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治疗的52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进行治疗过程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脂异常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探究组26例发生血脂异常,对照组26例未发生血脂异常,患者均依据其病症状况进行相应药物运用,分析两组影响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TG水平为(2.23±0.35)mmol/L,对照组为(1.46±0.30)mmol/L,t值为8.51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TC水平为(5.46±0.36)mmol/L,对照组为(4.07±0.41)mmol/L,t值为12.990,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LDL水平为(2.61±0.53)mmol/L,对照组为(2.15±0.60)mmol/L,t值为2.929,P值为0.005;探究组患者HDL水平为(0.81±0.17)mmol/L,对照组为(1.17±0.26)mmol/L,t值为5.909,P值为0.000,探究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探究组年龄为(42.26±5.72)岁,对照组为(42.31±6.03)岁,t值,0.030,P值为0.975;探究组性别男/女为17/9,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0.082,P值为0.773;探究组病程≧3年/<3年为20/6,对照组为12/14,卡方值为5.200,P值为0.022;探究组发作次数≦5次/>5次为5/21,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9.665,P值为0.001;探究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为12/14,对照组为3/23,卡方值为7.589,P值为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躁狂发作次数、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探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经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程、发作次数和临床用药是影响患者血脂水平的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中需要良好开展心理干预,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合理进行临床用药,并注意定期检测血脂水平,有效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关键词: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血脂异常;影响因素
双向情感障碍为躁狂发作联合抑郁的常见精神类疾病,病症发生后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会出现交替且不规则的情绪低落或者高涨,诸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增加、睡眠质量下降、思维奔意和言语增加等,致残率较高,且易复发,是心理医学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躁狂相是其典型的临床病症,表现为精力旺盛、语言增多、情感高涨和易激怒,患者的破坏性较大,对患者家庭、社交和日常生活会有严重的影响,严重时会威胁患者与周围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生理反应,其中包括“三高”症状,长时间持续易增加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及时进行相应治疗的同时注意控制“三高”病情,对并发症进行预防[1-2]。近些年,临床中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效率明显提升,但并发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良好解决,躁狂相的发生会明显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生,增加血管病变的发生,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明确患者的血脂水平影响因素,并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要良好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首先需要明确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但目前临床中对具体的影响因素还未完全明确,为此我院特开展本次研究[3]。本次研究随机选择在我院的5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明确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于2022年6月开始,于2023年5月结束,筛选52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和选取标准:剔除合并先天性精神障碍或者其它精神疾病的患者;剔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剔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剔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剔除长时间服用降糖和降脂药物的患者;剔除病历资料不完整或者不能跟踪访问的患者;选取临床检查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的患者(参照《双向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诊治指导建议》中的相关内容)[4]。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脂异常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组,探究组26例发生血脂异常,年龄19-70(42.26±5.72)岁,男性17例,女性9例;对照组26例未发生血脂异常,年龄20-71(42.31±6.03)岁,男性16例,女性10例。血脂异常判断标准:TG≧2.3mmol/L,TC≧6.2mmol/L,HDL<1.0mmol/L,LDL≧4.1mmol/L,患者均有完整真实的病历资料。
在进行研究前依据病历资料中的联系方式征得家属的同意,且签署了相关的研究文件,并将本次研究提交至院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是否违背医学伦理要求,是否侵犯患者的隐私,经检验,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确定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标准,研究有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据其病症状况进行镇静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等药物运用,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予以抗精神病治疗,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禁酒戒烟,叮嘱患者定期到院进行相应的检查[5]。同时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内容包含:(1)饮食改善:患者除了禁酒戒烟以外还需要注意控制油、糖、盐的摄入,食用油不得超过30g/d,食用盐不得超过5g/d,糖摄入量不超过5g/d,同时依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饮食计划制定:蔬菜300-500g/d,谷类300-400g/d,水果300-350g/d,乳制品350g/d左右,饮水量1600-1800ml,坚果与豆制品20-35g/d,肉类和海产品为45-75g/d,以此确保良好摄入营养的同时避免营养过剩增加机体负担;(2)运动康复:记性间歇性有氧或者无氧运动,有氧运动首选快走方式,每次快走40min左右,每周进行3-4次快走,注意快走前良好进行热身,快走结束后再进行3-5min慢走,确保患者有一定的舒缓期;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00-145次/min,在此过程中患者会主观感觉心跳、呼吸加快,机体略微疲劳,身体出现稍微出汗,在适当休息后继续进行运动即可[6-7]。
血脂检测均在我院进行,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5ml静脉血抽取,予以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具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测[8-9]。
医护人员在向患者说明后进行自制问卷调查表发放,解释问卷的内容与要求,指导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次、用药等内容,填写完成后进行问卷回收,与病历资料对比审核,由相应的记录人员进行具体的数据记录和统计,本次共发放52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52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符合研究对象的剔除和选取标准,且相应的检查资料完整[10-11]。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发作次数和用药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用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用均数±标准差()。P<0.05表明对比差异有统计价值。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的比较
探究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
组别 | 例数 | TG(mmol/L) | TC(mmol/L) | LDL(mmol/L) | HDL(mmol/L) |
探究组 | 26 | 2.23±0.35 | 5.46±0.36 | 2.61±0.53 | 0.81±0.17 |
对照组 | 26 | 1.46±0.30 | 4.07±0.41 | 2.15±0.60 | 1.17±0.26 |
t | - | 8.517 | 12.990 | 2.929 | 5.909 |
P | - | 0.000 | 0.000 | 0.005 | 0.000 |
2.2 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探究组年龄和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意义>;探究组患者发作次数、病程和用药类型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血脂异常单因素分析
组别 | 年龄(岁) | 性别 | 病程 | 发作次数 | 用药类型 | ||||||
男 | 女 | ≧3年 | <3年 | ≦5次 | >5次 | 心境稳定剂 | 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 | ||||
探究组(n=26) | 42.26±5.72 | 17(65.38%) | 9(34.62%) | 20(76.92%) | 6(23.08%) | 5(19.23%) | 21(80.77%) | 12(46.15%) | 14(53.85%) | ||
对照组(n=26) | 42.31±6.03 | 16(61.54%) | 10(38.46%) | 12(46.15%) | 14(53.85%) | 16(61.54%) | 10(38.46%) | 3(11.54%) | 23(88.46%) | ||
t\X2 | 0.030 | 0.082 | 5.200 | 9.665 | 7.589 | ||||||
P | 0.975 | 0.773 | 0.022 | 0.001 | 0.005 | ||||||
3 讨论
双向情感障碍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具体诱病因素还未完全明确,在发病期间患者会交替不规则出现抑郁和躁狂情绪,对患者的机体代谢有严重影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给家庭和社会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现阶段临床中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进行疾病控制,但在进行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代谢障碍,其中血脂异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增加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威胁,因此在治疗期间需注意对相关因素做好预防[12-13]
。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为病情、发作次数和用药状况,数据结果显示:探究组患者TG水平为(2.23±0.35)mmol/L,对照组为(1.46±0.30)mmol/L,t值为8.51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TC水平为(5.46±0.36)mmol/L,对照组为(4.07±0.41)mmol/L,t值为12.990,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LDL水平为(2.61±0.53)mmol/L,对照组为(2.15±0.60)mmol/L,t值为2.929,P值为0.005;探究组患者HDL水平为(0.81±0.17)mmol/L,对照组为(1.17±0.26)mmol/L,t值为5.909,P值为0.000;单因素分析探究组年龄为(42.26±5.72)岁,对照组为(42.31±6.03)岁,t值,0.030,P值为0.975;探究组性别男/女为17/9,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0.082,P值为0.773;探究组病程≧3年/<3年为20/6,对照组为12/14,卡方值为5.200,P值为0.022;探究组发作次数≦5次/>5次为5/21,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9.665,P值为0.001;探究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为12/14,对照组为3/23,卡方值为7.589,P值为0.005,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血脂水平,对血脂异常高发的患者需要良好进行预防和干预,血脂异常原因分析:心境稳定剂是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临床治疗中的基础用药,但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在临床中往往需要与抗精神病治疗联合应用,且这一病症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且病情易反复,在此过程中患者易发生血脂升高和肥胖,严重时会诱发2型糖尿病,病症发作期间对患者的情绪、注意力、睡眠质量、思维和言语有较大的影响,长期持续则会诱发代谢异常,增加发作次数,延长病程,因此在实际临床中需要及时进行病症控制,缩短患者的病程,控制发作次数,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抗精神病治疗内容,以此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14-15]。
综上所述: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血脂异常易受发作次数、病程和临床用药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增强心理干预,定期监测血脂,合理进行药物应用,有效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毛巧玲,韩宁,王渭华.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青少年对其血脂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09):1399-1400.
[2]陈雪凝,吴丽娜,陈盛柏.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多巴胺水平与其攻击行为相关性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04):470-472.
[3]翟永利,赵鹏辉,张鹏,等.利培酮联合谷维素对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心肌功能指标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08):1321-1324.
[4]赵世苗,冯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病程、发作次数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9):1152-1154.
[5]林旭彬,黄邦锋,许宏杰,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及血脂水平变化意义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5):151-153.
[6]夏志敏,丁跃庆,吴洪军等.抗精神病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泌乳素影响的研究[J].天津药学,2022,34(01):51-54.
[7]冯虹,秦国兴,陈晶.基于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88-91.
[8]Fusar-Poli L, Amerio A , Cimpoesu P ,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lete Blood Count and Inflammatory Ratios among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J].Brain Sciences, 2021, 11(3):363.
[9]王永良,魏冬,王敬巍,等.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Ⅰ型躁狂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清尿酸及血脂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03):446-449.
[10]王淑贤.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2021,41(04):63-65.
[11]陈雪莲,孙福刚,周海文.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体重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0):167-169.
[12]YangJ, TaoH,SunF,etal.The anatomical networks based on probabilistic structurally connectivity in bipolar disorder across mania, depression, and euthymic state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3, (32)9:42-49.
[13]陈长浩,赵永华,朱肖飞等.双相情感障碍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12):1652-1654.
[14]杨富菊.二甲双胍对氯氮平所致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04):70-72.
[15]郑志贤.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联合情感稳定剂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