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对经典文学的冲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读图时代对经典文学的冲击

刘畅

(成都天府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快节奏的消费社会来临,读图时代的到来,文本即使内蕴深厚,也不得不给图像让路,经典文本大多没有逃脱被视觉化图像化的命运。当代文学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学的生存压力问题,以及文学逐渐依附于商业利益、生存快乐的时尚审美理念等问题,从专业化到生活化,从文字化到图像化成为文学的当代生存状态。本文试图从文学作品的创作题材、叙事策略、及与电影成功联姻等这几个大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文学作品在大众消费时代具有恒久魅力的原因,并借以探求文学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文学存在;读图时代;创作题材;叙事策略;文学映像

随着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变化,商业社会逐渐形成,市场化的成熟发展导致了精英文学的逐渐衰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精英文学之路己经越走越窄。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随着媒体和出版业的发展,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的流行与普及,文学渐渐退守,甚至退至边缘。那么在当前这样一种都市商业语境下,文学怎样在困境中突围?大众文学又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非常值得我们思索。

电影的发展推进了文学的发展,好的小说文本转化为影像,会产生良好的票房,而电影的广泛流传又使得小说文本再版热销,“近几年,影视传播对文学生产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影响己不仅是作家在创作自觉不自觉地期望被改编,而文学创作直接被纳入到影视生产的整体过程。一些因影视剧走红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家先写剧本,再根据剧本改编的‘影视同期书’。”[1]小说文本和剧本还是有所区别的,好的文学作品是需要经得起反复的品味阅读,纵然时间打磨也永不褪色的,文学对于语言情节描写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剧本解构了这些因素,它注重的是故事与对白,以及电影蒙太奇的切换,场景心理等都成了陪衬,故事情节的推进以及跌宕起伏才是剧本所追求的效果。虽然两者相互促进,但依然还是有距离的。

“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见识了如今可称为最早的摄影术的达盖尔摄影术,他发出了著名的断言:‘从今天起,油画死了!’考虑到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法国艺术中还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德拉罗什似乎完全错了。但是,他的话并不是说油画不存在了而是说油画不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记录外部现实的手段了。”[2]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导论》中的这段话提示我们:摄影艺术的出现并没有促使油画的死亡,而使油画进一步革新,使油画进一步思考自己的独特存在。电影等大众强势媒介如同摄影艺术的出现一样,使文学在借鉴其它媒体上和心理上等方面有巨大的开拓空间。

图像的无处不在,视觉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消费社会的商业元素和电子媒介文化推动的这种“视觉转向”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受方式—共读。“所谓‘共读’即小说接受与影视接受同步进行,也就是接受者在欣赏影视的同时,也在进行小说的阅读。”[3]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期间,许多观众边读小说《红楼梦》边观看;还有风靡全球的《哈里波特》等等也是如此,这种接受方式已成为当代艺术接受的一种新景观。对现代人而言,小说的影像版本比文学版本更有吸引力。

“共读”现象表明文字阅读和视听感知两种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对话关系,反映了消费文化时代人类审美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它融阅读与视听为一体,使小说形象的间接性和影视形象的直接性在“共读”中达到互补。二者相互提升,相互传播,共同丰富着大众文化。“一方面小说形象的多义性、可塑性和不可穷尽性,调动了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影视形象的直观性、明确性和固定性则为读者的思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照系’,读者或观众在小说形象和影视形象的对比和对照中检验着自己的思维成果。”[4]不可否认,影像对小说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导致了文学的生存危机,但同时影像又为小说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小说凭借影视获得了更多的读者。

影视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让文学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亲和现实,并把自身的理念与精神渗透给这个时代,传达给众多的生命个体。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为其自身拓展了更广阔的言说空间,把用文学来言说的生命体验巧妙地传播给更多的期待视野的生命个体。影视剧所具有的娱乐性质比小说有功利优势:它能使艺术成为产业获取现实利益。作家凭借影视作品哄抬身价,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备受瞩目。小说在与影视“联姻”的同时也有助于它借助时代的力量重现辉煌,同时影视剧所特有的蒙太奇理念促进了小说叙事形式的发展。经典文学从小说到电影的实践为当今的文学创作以及电影改编、导演的再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较为成功的创作理念。

参考文献:

1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89

2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1-82

3王东明.消费时代文学电影的谋和[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见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库.2006.

4李红秀.新时期的影像阐释与小说传播[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56


[1]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89

[2]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1-82

[3]王东明.消费时代文学电影的谋和[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见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库.2006.

[4]李红秀.新时期的影像阐释与小说传播[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