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162
摘要:在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发展的人才供需分析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充分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通过综合考虑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分析、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和持续监测评估等因素,中职教育可以更好地面向产业发展,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产业发展;人才供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因此职业教育的面向产业发展的人才供需分析非常重要。中职教育需要积极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全面了解人才供需关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制定战略路线图时应注重形成多方面支持的政策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促进校企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1产业发展趋势
对当前和未来几年内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趋势等。了解产业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中职教育机构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匹配的人才。
(1)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融合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产业地产将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持续向上发展。未来产业地产将加强与城市功能的结合,提升土地价值,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新型城市空间。
(2)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
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在政策推动下将迎来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方面,冷链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包括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政策环境方面,利好政策持续释放,推动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方面,新型材料和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领域,提高行业效率和降低成本。
(3)动力电池材料技术升级
动力电池材料技术将持续升级,复合集流体等新型材料创新受到关注。复合集流体技术在安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有望对传统集流体形成部分替代。欧洲部分车企有望在明年开始应用复合集流体技术,带动产业链发展。
(4)大型储能、类储能爆发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大型储能和类储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电网调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成本下降和应用场景拓展,储能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5)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和创新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未来产业将更加注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将持续发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2人才需求分析
分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同时要考虑产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如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将有助于中职教育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人才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包括行业人才需求量、需求结构、需求层次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招聘提供行业背景和趋势分析;分析不同地域的人才需求差异,包括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制定招聘计划和人才配置提供地域参考;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包括岗位人才需求量、需求结构、需求层次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招聘提供岗位背景和趋势分析;分析人才市场的供给状况,包括人才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层次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招聘提供人才市场背景和趋势分析;不同行业、地域、岗位的人才薪酬福利水平,为企业制定薪酬策略和吸引人才提供依据。
3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机构可以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实训和实习机会。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业发展需求。技工院校要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职业培训模式,使职业培训水平显著提升,跑出职业培训发展“加速度”;要紧扣区域特色和发展短板,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载体建设,积极培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典型,为行业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样板,以点串线,以线成面,着力推动规模特色职业培训示范全覆盖。
4持续监测和评估
持续监测和评估是指对中职毕业生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行持续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估,以了解中职教育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为中职教育改革和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持续监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同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了解他们在就业市场的表现和反馈,不断优化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加强、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实施、实现学校与企业二元共同培育工匠文化,共同培育技能型工匠型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应当遵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基本精神,切实加强、着力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积极实施、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二元共同培育工匠文化,共同培育技能型工匠型人才
[2]。
5产教融合
要加强、推进企业生产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施、实现企业生产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培育工匠文化,一体化培育技能型工匠型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应当遵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基本精神,切实加强、不断推进企业生产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努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培育工匠文化,一体化培育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办学、职业导师制度等,有效地将教育和产业需求对接起来。这有助于确保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产业的实际需求[3]。
6数字化转型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聚焦“应用”这个关键词,以应用推进数字化教育工作,强化对应用主体的数字化素养及能力的培育,是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对职业教育来讲,管理者、教师、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应用主体,我们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提升领导者的思维意识,使其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堵点、痛点,在定位上平衡好高效与高端的关系,在投资上统筹好需建与可建的关系,在价值导向上处理好易用与有用的关系,确保数字化转型能够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与动能。其次是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及能力。学校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方法开展教学,包括设置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平台,以及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室和电子教材等。技工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需求规划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教材和资源,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便利性[4]。
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其专业设置与行业经济发展需求须同频共振,并赋予学校专业结构发展更强烈的社会时代感与相应的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进行科学的衡量,从而达到相应的适应程度,促进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发展平衡。
参考文献
[1]成军.高水平专业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3):3
[2]马萍,刘斌.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新疆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71-76+86.
[3]杨勇,林旭,康欢.信息技术助力职业教育生态重构:内生逻辑,标靶方向与推展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24-30.
[4]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