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三盛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到了中、晚期,油井产量逐步降低,要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益,就必须改进采油工艺。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的关键一环,其目标是提高剩余油的采收率,提升整体生产效益。但是,油田内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较为复杂,而且大多数位于难采地段。因此,急需对三次采油工艺进行研究,以确保其高效开采。
关键词:三次采油阶段;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改进对策
引言
三次采油期,为实现油田增产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对剩余油进行开采。例如,利用微生物对某些储层进行改造,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增加油田的采出程度,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研究开采过程中的技术手段,改良原油采收的工艺措施。而且,只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才能真正发挥相应改进技术的优势和作业,增强采收效果;而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随意采用新的工艺或方法,可能会对油田的开采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原油的采收率。
1三次采油阶段的技术应用
三次采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研究,已有重大进展,使该技术由实验研究走向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采用聚合物注入技术,可以增加单井产量,以适应中、后期生产的需要。
1.1聚合物驱油工艺
在聚合物母液制备时,将固态微粒状的高分子材料和水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其在熟化罐中完全溶解,然后用二级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处理,防止将其注入到油层后造成储层的堵塞。聚合物由聚乳酸基乙酰胺与水混合而成,在充分熟化、搅拌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产生反应,制成高分子溶液,通过注水泵将溶液注至所处的油层位置,实现驱油效果。聚合物驱油实质上就是通过增大注水井的辐射范围,增加注入井黏度,达到增产目的。聚合物驱油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聚合物驱油工艺流程
通过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改善油水两相的流态比例,可以将未被驱替的水驱出。当界面粘性增加时,增加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粘滞作用力和油流中的内部摩擦力,提高油流流速,对原油生产有利。高分子溶液的浓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关,高分子量大,易于生成高分子量,可获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高粘度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在聚驱控制良好的区块,其驱油效果十分显著。采用分期注水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聚驱效果。对于具有高渗流路的油田,其调剖效果较好。
1.2泡沫驱油技术措施
泡沫驱油技术是利用起泡剂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泡沫,并将其沿着井筒向上运移至井口。采用泡沫驱油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最好的驱油效果,还可以增加泡沫波及范围,实现驱油效果。该工艺具有经济、环保、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泡沫驱油技术实施流程如图1-2所示。
图1-2 泡沫驱油技术实施流程
1.3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是向油层中注射微生物或特殊物质,通过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产物改变原油性质,提高储层的渗流性能。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主要手段如图1-3所示。
图1-3 微生物驱油主要手段
因为微生物易于获得,而且井底油层的温压情况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起到增产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在砂岩中添加一种特殊的生物膜,可以有效地改善岩石的润湿性、促进原油的排出、降低储层岩块的阻塞、提高渗透率。
要想得到更多的微生物,既要从自然中进行筛选,又要通过基因工程加以改造,还要在油田中直接利用原有微生物,降低采集成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增加油藏能量、降低原油黏度、加大油流速率等优点,是实现石油快速高效开采的有效途径。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中的大分子,将其分解成小分子,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油的粘度。
2三次采油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针对机采能耗过高,优化机采工艺参数
针对当前油田的生产现状,一些低产井的参数降至下限,表现为供液不足、产液少、泵效低、能量消耗大;一些油井因出砂和抽油杆摩擦,导致的动力损耗过大;有些油井采用变频控制柜,在到达指定冲次时,频次过高,节能效果不佳。
为此,对机采过程进行优化,可以实现降低损失、提高产量的目标。一是通过调节原油组分,降低原油的能耗;建立周期性的高水含量分析机制,对布井、注采关系、注采比及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改进综合防治措施,开展微量调参降液,减少无效循环。对高消耗、低效率井实施源头治理,主要通过调整注水结构、增加有效注水量、平衡注采关系、恢复地层能量等手段。二是要大力推广节能工艺和使用节能装置。根据井下作业参数的要求,对装置进行优化,并推广永磁节能电动机的节能技术。在抽油泵泵吸率不超过0.4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多速、高滑差电机。当脉冲频率大于0。5,并且每分钟少于2次时,推荐使用变极多速度电机。三是要强化机采体系精细化管理,发挥其优越性;做好提升机的保养工作,并对井下盘根进行调节。对因地基沉降引起的井口偏磨现象,要及时处理,测量水流状况,维持泵的平衡。定期清洗变速箱的机油,保证变速箱在运行中的良好状态,减少磨损。对两杆的长度进行定期校准,测量剪差量,并及时报告和修正。皮带的松紧适中,提升传动效率。对电气控制箱进行定期的检修,并根据电容器的具体状况,进行电容器容量测试。按型号选择适当的电动机,确保其具有优良的性能和较高的功率因数。为了减少无功损耗,确保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对自动控制箱进行改造,并用节能自动控制盒代替。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应针对油井采液情况,实施适当的调整方案。
2.2针对水井堵塞问题,应用解堵技术措施
在钻井、固井、完井等工程中,注水井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加之储层渗透率较低,常需压裂处理,以取得更好的注井效果。近井区由于受污染,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注入能力降低,甚至不能进行水驱开采,这直接关系到油田注水方案的实施以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在油田注水井中,普遍存在着悬浮物、乳化油和细菌、无机沉积物沉积、粘土矿物膨胀以及颗粒迁移;近井区经历多期酸化,溶蚀作用强烈,储层结构的破坏,缓蚀剂阳离子吸附及残余酸次沉淀,剩余的压裂液和调驱剂的残留。此外,由于致密、低渗储层的特殊性,传统的酸解堵技术存在着酸化时间短、操作方位小等缺点。此外,目前已有的解堵剂大多局限于一种类型,无法完全排除其他类型的堵塞,导致整体解堵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油田的淤堵问题,需要对解堵工艺进行优化应用。在解堵过程中,通过对注浆技术的优化,达到分层解堵的目的,减少多层段管柱作业量,针对各层的敏感程度及堵塞原因,选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解堵剂,单套管柱可实现连续解堵。通过降低注入压力、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水驱范围等措施,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
在选材方面,选用对油井管壁损害较小的复合酸解堵剂,并对储层中的硅质、泥质堵塞物进行处理。借助添加剂实现对其他的堵塞物的渗透和溶解,清除残留的水垢和有机沉积物。砂岩储层的处理药剂是含氟化合物,在水中只能分解出氟化氢,与储层中的硅元素发生反应,导致体系失稳,新的氟化氢不断分解,无法形成二次沉淀。
2.3针对油井数据的不稳定,实施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采油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需要联系具体地质情况、开采条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由于油井的各项开采数据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需要实施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油井产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与油田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油井的生产情况。通过对油井产能及生产进度的分析,确定每一口井的产量,提出油井的最优生产方案。在油田开发的晚期,要通过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对三次采油工艺及方式进行优化,以增加剩余油的产出,实现油井的最终生产。
油田开发中合理控制产能递减速度,是评价油田开发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当前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基于油井压力、套压、回压的新方法,分析油井的液体供应容量,并根据动态液面的测定,设计出最合理的下注量,确保采油井的高效生产。初始地层压力决定了储层最初的流体供应能力。只有掌握了合适的生产压差,才能保证油井的长时间、稳定地生产。
(2)产水指标和注采比的分析
水驱油田由于开采年限的延长,其含水水平持续升高,导致日采出液的含水率也随之增大。通过对单井含水升高速率的控制,对注水井注入压力、注入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以满足油田日常生产需要。通过调节油层的产液结构,增加油层的动用度,研究水驱作用的作用机理。利用调整注采体系、加密井网等措施,适应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开采需求。三次采油工艺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注水井的波及范围,提升剩余油的开采效率,增加油井的生产水平。
注采率是指注入介质在地层中的体积与地层中产出液体的体积比率,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注采平衡。通过对井下漏失程度的分析,对采出段进行强化注水,最大限度地达到注、采过程的一致性,改善采出区的亏空。
通过计算油田可采储量,可以利用目前的技术手段,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开采效果,而可采储量的确定是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的依据与保障。针对不同的替代能源,分析油井的生产动态和实际状况,总结出油田的发展经验,采用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提升油井的开采效率。
结语
三次采油是油田发展的关键,也是技术实施的难点。采用化学驱、热力驱、气驱、微生物驱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开采剩余油。在工程技术和新兴技术的深入发展环境下,将出现更加高效、更具环保效益的采油方法。比如,采用智能化注采集成技术,能够准确地确定残余油位置,并进行高效开采,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三次采油技术也将不断提高和完善,为我国的油田开发工作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吴贵彬,陈建玲等.基于多因素分析提高采收率驱替方式优选方法的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12(05):803-808.
[2]张国伟.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过程中机采系统节能策略[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1):112-113.
[3]高克鑫.低成本微流控技术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1.
[4]王艳丽, 港东油田三次采油开发方案优化与提高采收率实践.天津市,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2020-12-24.
[5]霍迎冬,刘晓文,张景远等.杏南油田萨Ⅱ、Ⅲ组油层三次采油注入体系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23,35(04):15-22
作者简介:张蕾,1982.1.13,女,汉族,陕西延安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采油,注水,油井剂量,数据库,功图动液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