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人民医院 642350
摘要: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症,也就是胃粘膜被炎性细胞浸润,导致黏膜损伤或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包括很多种不同的类型,按照胃炎持续时间划分,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按照引发胃炎的原因划分,可分为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胃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持续发展为消化性溃疡,某些类型的胃炎甚至可能发展为胃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对胃炎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中医;胃炎;病因;病理;预防
引言: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胃痛、胃脘痛”的范畴。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对胃炎症状的虚实进行明确。所谓虚,指的是人体本身的正气亏虚。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所谓实,就是由外来的致病因素导致,其本身的脏腑功能失调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者说人体本身的正气不亏而由外部邪气造成。中医理论认为邪气盛则实,经期夺则虚。
一、中医解析胃炎--病因
(一)燥热内结: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造成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胃炎,这种胃炎又称为热秘。
(二)气机郁滞: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三)液不足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四)脾肾虚寒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
二、中医解析肺炎--辨证施治
(一)急性胃炎
1.寒湿泄泻
证见泄泻清稀,或如水样,肠鸣腹痛,胸膈痞闷,头晕纳呆,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舌苔白腻,脉象濡弱。治宜芳香化浊、散寒燥湿。方用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
证见吐泻频作,吐物酸腐,便时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大便泻后不畅,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腹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调整肠胃。方用葛根芩连汤。
3.食滞内停
证见腹部胀痛拒按,肠鸣泄泻,粪便异臭,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治宜消食导滞、调和肠胃。方用保和丸。
4.脾胃虚寒
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食后脘闷不舒,饮食稍有不慎,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方用参苓白术散。
(二)慢性胃炎
1.食滞伤胃型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院,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 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2.脾胃虚寒型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3.胃阴亏虚型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
4.热邪犯胃型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
5.肝郁犯胃型
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
6.瘀滞伤胃型
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棟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
7.肝火犯胃型
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
三、中医解析胃炎--预防
(一)对腹部进行按摩:处于坐位或者是仰卧位,将双手搓热,两手置于腹部重叠,先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20-30次,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转摩20-30次,刺猬“摩腹”。若摩腹稍加用力,将力气透过皮肤而直贯肌肉及胃肠者,则为“揉腹”,本法适合饭后进行。摩揉腹部不仅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还能够增进腹腔及其胃肠道血液循环,因此可预防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胃肠疾病。
(二)点揉中脘穴:处于坐位或者是仰卧位,用食指或中指点揉中脘穴,即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持续大概一分钟。或者是处于仰卧位,把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采用适当的力道按揉30-50次,具有健脾益胃、调理中焦、降逆和胃的作用,可用于预防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溃疡病、胃下垂、消化不良以及便秘。
(三)注意饮食规律: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样很容易导致胃的蠕动功能紊乱,进而使胃壁内的神经丛功能亢进,促进胃液的分泌,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胃炎或胃溃疡,所以饮食应当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
(四)保持精神愉快:中医认为胃是否健康和精神因素有着很大关系。过度的精神刺激,比如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导致胃炎以及胃溃疡的发生。
结束语:胃炎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有这类疾病,胃炎发作起来会导致胃部的疼痛,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胃炎的相关知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黄兰, 安琦. 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 贵州医药, 2023, 47 (12): 1944-1945.
[2]陈楠, 王洪亮, 黄彬等. 黄彬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经验探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 (12): 3163-3167.
[3]熊鹰. 中医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研究现状[J]. 医学信息, 2023, 36 (23): 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