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左翼后旗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摘要】:现阶段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养殖户在发展畜牧业时不注重动物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造成疫情传播蔓延。部分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流行,还会威胁一个地区畜牧养殖产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主要分析畜牧业发展中动物疫病防控重要性,论述具体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动物疫病;重要性;保障措施
畜牧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最直接联系。近年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动物养殖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和增加,牲畜品种流通日益频繁,防疫工作日趋严峻,高致病性动物疫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给动物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在疾病防控中,需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基层兽医站建设和管理,加强疫病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并及时扑灭,确保畜牧养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重要性
1.保障畜禽产品安全性
在发展动物养殖产业过程中,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和饲养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和疫情防护观念,健全管控体系。养殖中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护,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动物健康生长,避免动疫病传播蔓延对动物健康生长造成影响,影响到畜禽产品的安全性。通过有效的疫情防控,能及时将动物疫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为畜禽动物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畜禽产品的需求。
2.提升防疫效果
相关防疫部门在强有力的管理基础上,可以针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分析,并及时发现养殖场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理念,改进养殖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方案,进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规划,建立现代化的工作体系,提升动物疫病管理效果和防控效果。另外在动物疫病防控中,也能提升动物检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促进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增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成效
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相关防疫人员需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检测技术,对动物的健康情况进行有效监测,掌握整个动物群体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带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患病动物及时淘汰处理,逐渐净化动物群体,提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水平,优化养殖管理机制,更好的满足现代畜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
二、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因素
1.自然因素
动物疫病传播流行与地理环境、季节变化、温湿度的改变都有密切联系,一旦某个自然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给致病原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季节变化对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增加或减弱有很大影响,当动物受到应激因素影响后,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会给致病原传播流行提供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动物健康生长,同时也会增加动物患病几率。
2.饲养管理因素
在动物养殖中,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会极大增强动物患病概率。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发展动物养殖产业过程中,不注重科学管理,没有营造良好的群体密度,整体卫生环境较差,建设通风不良,光照不充足,造成圈舍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显著超标,饲料营养价值较差,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进而引发一系列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3.社会因素
动物疫病传播流行与动物检疫检验法规和动物防疫防控技术相关政策有直接联系。在动物防控过程中,相关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最终的防护效果。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的完善和落实,能显著提高畜牧养殖产业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和效果,降低发病率。
三、保障措施
1.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能确保动物防疫科学合理。在具体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应严格贯彻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兽医管理制度改革和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健全畜牧行业预警预报机制和畜牧业生产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完善动物耳标疫病可追溯,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及时追溯相关责任人责任,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的针对性[1]。另外,还应全面加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动物疫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管理,制定如禽流感、口蹄疫等重特大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方案,有效降低重特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另外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还应不断加强先进防控技术和防疫设备的推广应用,强化资金支持,保障各项扶持资金能落实到位,保障专款专用,确保生产的新产品质量过硬,进而引导畜牧养殖产业向着健康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2.完善基层地区畜牧兽医站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动物疫病防范的主力军,他们与广大养殖户接触最为频繁,掌握辖区范围内的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但在广大基层地区,很多兽医人员缺乏独立的工作环境,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整体工作条件较差[2]。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不断加强基层畜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畜牧兽医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提升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标准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以此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由中小规模养殖向集约舍饲养殖转变。
3.严格监督管理
充分认识疫情传播流行的快速、复杂特点,要保持高度警惕和高压势态,综合协调好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的联系,强化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合作,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社会监管。在生猪等主要动物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定点的生产监督监测,严格落实全面生产监测和预警,加强监管力度,明确具体的工作程序,完善疫情监测机制,保障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3]。在具体的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出台相应的工作文件,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兽药行业的监管力度和违禁药品的整治力度,明确动物疫病防治的主要方向,确保动物疫情研判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综上所述,在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控制动物疫病传播蔓延,避免造成严重危害,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饲养人员充分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控的形势,提高重视程度,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升防控人员专业素质和防控技能,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和管理,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及时扑灭动物疫病,全面推行重特大动物疫病高效防控,促进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丽.动物防疫的重点及存在问题[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2):30.
[2]王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畜禽业,2019,30(12):27-28.
[3]罗琳玲.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农家参谋,2019(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