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浅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王秀娟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度落实,为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推动教、学、评的一致性,成为凸显学生主体、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基于此,本人根据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的点点滴滴经验,现立足教学实际,就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当下,又恰逢国家大力推行“双减”,语文教学改革一致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在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中,语文教师利用好“两本”-教科书、课程标准,在“两本”的使用过程中,关注教材中的语文要素、重设教学侧重点,要同时进行多角度地分析教改下的教学规划,从而给学生更有利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还能让小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有效教学的当下,教学评的一致性备受广泛研究者的关注,旨在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的评价趋于一致,就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矫正传统教学评分割剥离的偏差,最终促进教学目的达成。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关键期,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笔者在一线教学中有些许实践与思考,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设立教学目标

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评的一致性,首先需设立适应不同学情的教学目标,以循环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凸显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差异性和实效性。以民间故事单元教学例,首先,凸显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充分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双主线特点,设置人文理解以及语文要素的协同发展目标。从人文理解而言,学习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精神、美好情感以及向往追求。从语文要素而言,能够捕捉民间故事文体特点,创造性的复述、缩写民间故事。以此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顶层设计,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其次,立足学生间的差异性思考目标的差异性。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因材施教,以递进式的构建逻辑体现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摒弃“大锅饭”式的教学理念,使各个层级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锻炼与提升。最后,突出教学目标的实效性。教学目标应是整体性、全面性的,打破传统分数制、结果式的构建弊端,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维度着手,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从听、说、读、写基本知识教学出发,重视学生语文语言综合表达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学科所彰显出的文化美和形式美,形成良好学习态度,收获丰富的学习情感体验

二、基于语文教学目标,构建评价体系

为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其重要前提,如何教、教什么、目标是否达成都可以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进行检验和反馈,从而保证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精准衔接。就小学语文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一般可以通过探究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考量,一是在探究前评价学生对知识材料的准备与预习表现;二是在探究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取得成果的评价;三是在探究后对学生是否积极反思和总结展开评价。以民间故事单元教学为例,评价内容包括字词读写等知识维度,故事梳理、比较、复述与创造的能力维度,赏析文本内涵的情感维度。评价方式以课堂提问、文笔小测、全局观察、定点追踪等方式完成过程评价,以积分制、评语式完成结果评价,促进细节教育、激励教育、情怀教育相统一。此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除了教师客观评价外,还要包含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方位、多角度保障评价的公平原则。同时,教师需从评价结果中抽丝剥茧发现教学问题,思考教、学、评一致性是否有效达成,进而展开教学反思与优化,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基于教学评价体系,组织教学活动

以教学评价体系为导向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形成实时性、全面性的教学反馈,推进教学目标的精准落实,形成完整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闭环,实现课堂育人能效的最大化。以民间故事单元教学为例,基于过程性与结果性的整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指向性教学目标,教师坚持由浅及深的原则设计递进式教学活动。一是基础性学习,包括生僻字词句的识记,俗语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多样化的朗读活动。二是文本感悟,以文本为中心,组织对比阅读、分析阅读、批注式阅读等多视角阅读活动,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碰撞。三是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融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复述文本内容。四是鉴赏拓展,理清民间故事题材特点的基础上,组织课外阅读拓展活动,选择主题契合且特点鲜明的课外素材,提升阅读赏析能力。五是故事分享,让学生搜集、整理并讲述自己喜爱的民间故事,完成民间故事缩写练习。教师秉持一课一得的原则,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精神与语言运用双重发展的主体性探究世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基于学情,设计学习活动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对此,教师要做好思想准备。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育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学习自主性不强,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要注重教学评价,用积极的语言展开引导,这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中《落花生》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教师可以加强课堂互动,提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如,什么食物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这个问题跟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家都能积极回答。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小学生进行即时性思考,如提问:课文的第3自然段到第15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你会如何总结?同学们完成课文阅读后,能对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作如下总结: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收获季节吃花生、议花生。对于学生给出的回应,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而学生能做出如此总结,说明他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教师则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教学。经过这样的互动,小学生都能在思考中掌握本课知识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如果说目标是重点,那么学情一定是关键,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需立足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刻思考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的有机链接,打造以目标为追求、以评价为导向、以过程为落实的教学闭环,切实保障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良好开展,助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君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2(01):58-59.

[2]沙丹.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致性[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