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低体温的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4
/ 2

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低体温的防护

陆城兰

(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0)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并记录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术前体温为(36.08±0.89)℃,术中体温为(35.26±1.2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31例,发生率为25.8%,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麻醉、低温环境、患者自身因素、体表散热、冷稀释作用以及术前准备。结论:分析神经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危害,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体温是人体的生命体征之一,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让产热与散热维持动态均衡,并将体温控制在36.5℃~37.5℃。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36.0℃。统计数据指出,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概率为超过50%。术中低体温与麻醉、手术相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中患者内脏或肢体的大面积、长时间暴露,大量补液对机体体温调节系统功能的影响等。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技术部门,是对病人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面对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手术室医护人员应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干预措施。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年龄为龄25~73岁,平均年龄(48.4±6.1)岁;疾病类型中,颅内肿瘤53例,脑外伤34例,脑出血26例,帕金森7例。

2.方法

对患者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进行整理与记录,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产生低体温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引起患者手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

1.麻醉因素

正常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中心温度于36~37.5℃,正常人的冷反应阈是36.5℃,热反应阈是37.1℃,全身麻醉期间,冷反应阈下降2℃,热反应阈升高l℃,结果体温在34.5~36.5℃的低温状态时机体失去调节作用。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通常会对患者机体控制中枢产生极大影响,手术过程中应用麻醉药物会抑制保持人体正常体温调节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作用。麻醉药物作用机理主要为药物引起麻醉药物作用部位周边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机体散热,肌肉松弛剂类药物则通过消除肌肉震颤而障碍机体产热。当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将会对下丘脑区域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抑制作用,致使患者机体体温出现降低,机体对下丘脑干扰控制下散热和产热维持动态平衡,从而降低低温反应的临界点。气管插管麻醉后,低温干燥空气未经过鼻腔以及上呼吸道加湿加温而直接进入肺内,也会导致机体中心体温降低,一般情况下将降低1~2℃。

2.手术室的温度过低

按照相关要求规定手术室的温度通常情况下要控制在22~24℃之间。为了使消毒的效果得到增强,通常要手术室的空气对流增强,接受手术的患者在这种低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低体温现象。有时术中医生因为紧张出汗等因素还要求把手术室温度调低.相关文献报道证实,当手术室的温度在21摄氏度以下时患者机体通常会出现低体温现象。

3.患者自身因素

手术患者在术前通常处于禁食禁饮的状态,机体能量产生不足,导致产热减少,机体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另外,患者术前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影响回心血量及微循环,这些皆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术中输入大量液体

术中输入大量液体是引起外科手术后患者体温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年患者静脉输入1000ml液体,可导致中心体温降低0.25℃。开胸开腹手术术中要大量冲洗腹腔,带走一部分机体的热量。

三、讨论

1.神经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

1.1.麻醉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都会让机体体温出现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麻醉药会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麻醉时周围血管会扩张促进散热,肌松药还会通过消除肌振动而影响产热。

1.2.低温环境

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2℃~25℃,神经外科手术则要求较低温度以求舒适。MORRIS表明,手术室温度低于21℃时,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

1.3.患者自身

术前禁食降低了患者机体释放化学能,再加上患者因为疾病身体机能较差,对冷刺激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容易出现低体温。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焦虑,也使其出现心理上的变化,导致血液重新分配,继而影响回心血量与微循环,造成低体温。

1.4.体表散热

术前对皮肤消毒时会因为消毒液的挥发而吸收热量,导致体温变低。术中,手术部位的长时间暴露,也会造成机体因为无保暖措施而出现体温下降。

1.5.冷稀释作用

每输进4个单位的库血或4L低温环境下的液体,人体的核心体温就会下降1℃。可见,术中输进的液体越多,患者体温就会越低。

1.6.术前准备

患者在转运期间的保暖措施不足,术前准备时身体暴露太多、时间太长,都会使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

2.神经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

2.1.强化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通过恰当、得体的礼貌用语与沟通技巧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准备事宜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于清醒但无法书写的患者,可利用图文示意卡,由护理人员逐项说明,并让患者用点头或摇头表达信息的接收情况与心理需求,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2.2.控制手术室温度

手术开始前30min将手术室温度调到22~24℃,湿度调到40%~60%。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手术开始后的1h内热量丢失最严重,如果将室温维持在22℃以上,则能够减少热量丢失。尤其是患者刚进入手术室时,要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一时不能适应手术室的温度。这时可以把手术室温度适当提高1~2℃,等麻醉师麻醉后,手术医师给患者消毒后再把温度调回到22~24℃,防止手术开始后手术医师出汗。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将室温维持在24℃~26℃,待手术开始后再调整至适合温度约22℃。临床实践表明,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可有效预防术中患者体温变低,也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2.3.采取保暖措施

减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范围,缩短暴露时间。非手术部位可用保暖性较佳的手术巾遮盖,以将机体与冷空气隔绝。也可使用加温毯,手术时让患者盖上术中加温毯,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温毯温度。

2.4.体温检测

可以通过监测鼻炎温或肛温随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调控。通过对患者采取术中保温措施,术后患者发生寒颤、术后感染、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在降低了。分析认为,体温监测是手术进行的基础,能够动态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手术室温度、覆盖保暖物,都属于外界环境干预措施,能够减慢患者的热量流失,避免发生低体温以及相关并发症;液体加温属于内部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输入患者体内的药液、血液等进行加温处理,维持和体温相近的温度,从而减少寒冷刺激。术中强化对患者的体温检测,一发现问题,则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防低体温发生。

2.5.强化输液、输血管理

术中输进预热(38℃左右)的液体,可有效预防体温下降以及热量丢失。库存血尽量在室温下放置30min或用温水适度升高后再输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麻醉、低温环境、患者自身因素、体表散热、冷稀释作用以及术前准备等,均会造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采取心理护理、规范手术室温度、给予保暖、体温检测、强化输液与输血管理等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