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保证实验室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实验室标准化的目的和首要任务,也是确保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油田分析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实验室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它还能促进分析实验技术的进步。为建立新的油田勘探开发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实验室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是当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新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能发挥实验人员积极性又能确保工作质量的目的。要明确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调动相关方面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从而使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在设备维护和管理方面,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达到岗位标准要求。
一、油田分析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对油田分析实验室来说,安全生产是首要大事。只有进行标准化管理,才能行之有效的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科研生产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从而保障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质量安全是实验室的生命.为油田的勘探开发科研生产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一直是实验室所肩负的使命。保证样品检测质量合格率和及时率100%。是分析实验室的质量目标。而标准化的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条件。只有在分析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目的标准。才能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只有对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才能保证为油田科研生产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标准化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石油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石油企业因其产品的重要性在国民经济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企业的信息不仅是商业机密还是国家机密,所以石油企业的信息安全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点。而油田分析实验室的分析数据,包含了勘探开发科研生产的重要信息,对其安全的保护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保密措施和制度,并通过严格的执行。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保护。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分析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对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同时。大步向海外挺进。而分析实验室也要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在不断提高分析测试水平的同时,力求与国际接轨,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为长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管理体系
1.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主要是指按照特定方式设立权限和职责,并保证其相互关系的协调性。实际上,组织架构为实验室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分工协作职能,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质量检测,并实现质量目标和方针。也就是说,组织架构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实现质量管理的基础。
2.管理程序:程序是为了开展特定活动所制定的主要过程,为了进一步保证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应对每种可能对实验室质量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程序通常包括两种,一是管理性程序,二是技术性程序。其中,管理性程序主要是指各种制度、规范及岗位权限等,技术性程序则主要包括相关作业的操作规范或指导书,同时包括相应记录表等。所有这些管理性及技术性程序,都是为了确保实验操作程序、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的标准化,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误差和结果偏差,提高实验室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过程:“过程”,就是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将其逐渐转化为输出,质量管理即是通过管理“过程”来实现的。在进行某项过程时,通常要将整个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例如,实验室在对样品进行检测时,输出代表检测结果,可将整个过程分为检测前准备工作、检测过程操作、检测后数据处理等3个子过程。因此,每份检测/检验报告形成时,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资源: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设施、环境、检测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等,衡量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好坏,上述这些因素是必要条件。同时,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能够不断提高检测/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要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三、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作为实验室的主要管理人员,要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人员进行有效传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作为工作重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二,决策后,要征求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响应,并在系统构建之前对全部人员进行集体培训,使成员能够认识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设计阶段。在进行管理体系设计时,要明确总体设计目标,严格按照《评审准则》中相关内容,充分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对组织架构、管理体系所包含要素、体系权限、文件层次进行明确。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对资源、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管理体系决策环节。制定良好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可进一步明确质量检测方向,并对检测人员的责任心起到强化和激烈作用。实际上,质量目标通常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外在表现,相关负责人应将质量管理关键因素汇总成文件。结合实验室特点,对质量管理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比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中要求确定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找出导致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而客观的分析调查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找出比较有利的部分,并根据实际条件提出整改措施。
3.实施阶段。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后,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为此应立足于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良好的行为准则。同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按照总体设计目标及规划,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确定详细的目标后,实验室要对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并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开展质量管理。
明确实施方案后,要对质量管理要素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总体实施计划,为负责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现行文件要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量进行合理整改。新制定的管理体系中要明确文件的工作量,也要突出各类文件清单的实际情况,对整个体系的层次、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4.文件化阶段。实验室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其管理体系最终要进行文件化处理,并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等。其中,质量手册属于实验室内部主要规范,是整个体系运行的长期保障,也是整个文件化阶段的第一层。程序文件位于整个体系的第二层,通常会对质量管理相关方法、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可对质量手册提供一定支持和保障。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属于整个体系的第三层,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及其详细记录等。管理体系进行到文件化阶段后,往往具备了可操控性和协调性,并且能够与实验室实际情况相符,保证文件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编制文件,可使检验检测的每个环节均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在通过批准后,即可进行试运行。
总之,实验室管理水平是科研工作质量及科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精心策划、科学管理,力求将实验室建成设计规范、管理科学、技术领先、特色明显、专业卓越、科研强大的实践基地及创新基地,更好地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整体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娜.浅谈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22.
[2]王才华.关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020.
[3]刘浩宇.建立实验室标准体系,促进环境科学学科发展.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