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线索——儿童的问题和问题解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4

儿童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线索——儿童的问题和问题解决

夏秋景

珠海市香洲区健民幼儿园

关键词: 儿童的项目式学习  驱动性问题   问题和问题解决

儿童的项目式学习是指儿童对领域或跨领域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经验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进行迁移运用。

驱动性问题是指围绕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设计的、契合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凝练意义的问题,也是能够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和推动幼儿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问题和问题解决是指在儿童的项目式学习中,问题是产生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问题是儿童一切学习活动的核心,儿童的学习历程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线索层层展开,儿童围绕问题探究的质量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驱动性问题的三大驱动力

驱动性问题是指围绕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设计的、契合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凝练意义的问题,也是能够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和推动幼儿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驱动幼儿学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儿童项目式学习活动通常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组成,在教学活动中使用驱动性问题可以让儿童建立目的感,使他们的学习和探究始终指向目标。[[1]]

图一  大班项目《毕业泳池派对》师幼共建网络图

图一是项目活动《毕业泳池派对》,其师幼共建网络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来,其驱动性问题是“怎么举办一个泳池派对”,是幼儿探究的核心问题,顺着这个问题幼儿又会延伸到子问题,“在哪里举行?”接着幼儿就会在脑海中构思场地的选择,顺延往下联想到场地的划分等等,各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都是创设一个泳池派对,通过一连串的驱动问题生成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幼儿学习思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帮助幼儿构建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驱动幼儿联系科学知识与生活。

在传统的五大领域活动中,幼儿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大多数都是碎片化的学习以及书面的,且与幼儿实际生活都是毫无相关,致使幼儿无法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图二  中班 绿萝叶子为什么会变黑?

驱动性问题是有现实意义、情景性的问题,能够将学龄前儿童处于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图2是中二班开展的项目实践活动,其缘起是因为一次教室的植物没有拿到外面,导致叶子被紫外线灯照射枯萎,幼儿从而关注到了紫外线灯能使植物叶子变黑,据此了解到紫外线灯的作用与危害。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搭建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也是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的生成。

(三)驱动幼儿尝试整合各领域学科知识。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科与每个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幼儿很难实现跨学科学习,并没有办法实现学科间知识的理解运用。

图三  大班《手绘地图》测量

图三是大班项目活动《手绘地图》,幼儿探究手绘地图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涉及了比例尺、图例、方位以及空间感等多方面问题,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有助于幼儿提升空间感、方向感及数学的运用。而以驱动性问题“如何绘制手绘地图?”引领的项目式学习,能够建立起数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之间的联系,帮助幼儿整合他们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发展过程性的认知结构,提高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驱动性问题的五大要素

项目学习的最初是驱动性问题的生成,提升儿童科学知识与实践的整合的能力,建立幼儿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关键是真正的驱动性问题,提升实践与知识,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

(一)意义性:驱动性问题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出发点

著名教授钱颖先生曾说:好奇心是比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更强的创新驱动力。好奇心意味着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有限,因此在项目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对于大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引导幼儿一起开展有关于自然的项目课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在具有充分感兴趣的驱动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子问题。

图四 大班《动物养成记》师幼网络图

如图四大班的师幼网络图中的核心驱动性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在公园里养小动物?小动物、公园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允许幼儿提出“养什么动物?”“养在哪里?”“怎么养它?”等一系列的子问题,激发幼儿往下探究的好奇心。

(二)可行性: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可行性。

在项目活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幼儿对于项目活动的积极思考,因此在共同生成驱动性问题时教师需考虑幼儿的科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确保幼儿能理解驱动问题的具体意思,不仅要让幼儿能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驱动性问题,还需保证幼儿在实施探究中所需的资源和材料都是容易获取的。在中班级组的《超市》、大班级组的《花园》项目探究,超市、花园都是幼儿平常所能接触到的,材料也是较易获得的,并且项目的成果也是在幼儿园二楼走廊和后花园中能够展示出来的,幼儿可以看到成果的。

(三)价值性:驱动性问题应当具有价值。

教师提出问题前要预先准备,对探究内容预先实践,对已有经验预先剖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2]]因此驱动性问题在符合幼儿园课程标准同时,还能让幼儿进行充分探究和学习。一方面,驱动性问题应对达成课程目标有促进作用,与幼儿园课程标准中所要求传授的科学知识有关。另一方面,驱动性问题必须将科学概念融入幼儿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是有意义的。[[3]]

lADPJwKtzvdanUnNApLNBJI_1170_658

图五 反光板

图六三脚架

上图是大班的在探究“如何拍摄纪念相册”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认识到多种不同的拍摄工具(手机、平板、相机),拍摄道具(反光板、三脚架)等,了解到拍摄道具与照片的相互关系。还记得在讲完三脚架活动后,有位妈妈还非常开心的私信老师说他家的宝贝会帮助一起摆三脚架,还知道怎么拍摄照片,还非常开心的分享宝贝拍的照片。

(四)情境性:驱动性问题需要将幼儿置于真实的情境中。

驱动性问题一般是基于真实世界的议题提出,让幼儿能够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并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图七 中班《怎么开一间中班幼儿喜欢的健民超市》

例如,中班幼儿在探究“怎么样开一间中班幼儿喜欢的健民超市?”这个驱动性问题时,这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个计划也是能够在健民幼儿园中能够付诸行动的。从而建立起项目与幼儿、幼儿园、中班超市的多样联系。

(五)可持续性:驱动性问题应具有可持续性。

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维持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幼儿长时间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并且鼓励幼儿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回答“怎么绘制手绘健民地图?”这个问题时,幼儿需要计划并开展实验,了解比例尺、方位、测量等一系列的相关工具,且实地考察地形,从而保证项目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

三、如何生成设计驱动性问题

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常常会有:等问题等不来,找问题找不到,选问题选不出等痛点。如何解密驱动性问题的痛点?

(一)抓住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

1.一条主线即问题线。发展儿童从没有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更多问题—提出更好(有价值)问题。

2.三条支线即事件线、兴趣线、经验线。

(1)事件线即通过好奇事件(引发好奇和兴趣的事件)—探索事件(对好奇事件进行的初步探究事件)—深入探索的事件(对好奇事件深入探究的事件)—更多探索的事件(深入探究引发的更多更丰富的探究事件);

(2)兴趣线即:初现兴趣——发展兴趣—强烈动机;

驱动性问题产生的过程是儿童的对项目主题的兴趣逐步发展成为动机的过程。怎么把兴趣发展成核心问题呢?当儿童有了初现兴趣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再观察、再分析和再思考,从大量的分散的、有兴趣的问题变成有强烈学习动机的问题,为幼儿铺垫和建立共同经验。和幼儿一起明确要探究的方向,初步设计驱动性问题。

图8 观看绘本,引法毕业思考

大班开展的有关于幼小衔接的项目活动《如何设计毕业纪念照》,教师通过云参观小学、观看绘本触发幼儿毕业思考,从教师的项目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于在毕业之前在幼儿园做什么?讨论是非常激烈的。这时候驱动性问题的生成还是不足过的,随后又开展两次的讨论以及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持续发展幼儿的兴趣和问题,结合幼儿当前的实际情况,明确幼儿的兴趣,确定本班的驱动性问题,“如何拍摄纪念照?”。

(3)经验线即:没有经验—粗浅经验—基础性经验—共同经验,驱动性问题的生成是儿童的经验逐步发展的过程。

驱动性问题的来源可以从共同话题讨论引发、突发事件引发、问题情境创设引发以及生活观察发现来引发。在儿童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是“事件—兴趣—经验”三线合一,共同发展产生的结果,单纯的探讨“驱动性问题的生成”没有任何意义,要以整体视角系统看待驱动性问题的生成。

(二)做好先行研究

儿童通过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讨论引发的话题、身边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突发事件等生成问题。教师需要研究儿童的兴趣、动机、前经验、要发展的经验、经验发展的活动和历程;研究项目的核心知识、核心经验;适宜性、挑战性;项目和生活的链接、项目中经验、能力建构;思考和设计驱动性问题是教师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项目活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主要环节开展:

1.收集分析儿童的问题。

2.发展儿童的问题。

3.暴露儿童的已有经验

4.建立儿童的共同经验

5.教师先行研究预设核心知识网

6.和幼儿共建网络图

7.帮助儿童明确研究的问题等。

教师通过研究儿童、研究项目、研究问题去发展设计儿童的驱动性问题。先行研究将“支线”和“主线”进行整合,先行研究是实现四线合一的粘合剂。

驱动性问题既是儿童提出的、生成的,也是教师挖掘的、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驱动性问题的产生是“儿童生成”与“教师设计”双线并行产生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驱动性问题的产生既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儿童、研究项目的起点。

四、 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能力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及个人适应性问题。”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PISA测试对学生问题解决步骤如下:理解问题:从各种信息和问题情境中分析判断对问题进行理解;描述问题:找出问题的各种变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问题: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方式表征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分析或设计一个方案,诊断、提出与实施解决方案;反思解决方案:考察解决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评价问题解决的方案;交流解决方案:选择一定的形式向他人表述并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案。每一个步骤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突出了学生作为问题解决主体的地位;同样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多种多样,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千差万别。

《 PISA 测试的框架。数学、阅读、科学和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巧》中指出:“问题解决能力是个体在真实的、跨学科情境中运用认知过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问题解决方法并非显而易见,所应用的知识范围和覆盖的课程领域并非局限于单一的数学、科学或阅读等学科领域。”理解是利用背景知识经验理解文本、图表、公式及具体情境问题的能力,包括对问题中显性的和隐形的线索的获取、对问题相关信息的比较、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分析是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清直接变量和间接变量,检索并组织能够用于提出问题解决假设的信息;推理是通过提出假设,推理出不同的假设可能导致的问题解决的相关结果,并能够根据问题解决的结果反推提出假设的正确性;实践是动手操作的能力,即通过动手操作将提出的假设付诸实践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通过符号的形式(做题)和实际操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反思是根据问题解决的结果,对理解的问题情境、提出的假设和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审视,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表达是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即与他人交流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他人的能力。

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式。特别强调经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对于假设的不断验证和求证的过程。杜威的五阶段理论:

406a4424e6eab5fbeb01770c1171c90

对儿童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多种心理活动(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意志力等)共同参与的过程,有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儿童必须通过探究、思考的过程才有可能获得结果。

儿童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分为:

1.产生与发现: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和发现问题;

2.理解与描述:对问题持续观察和思考,理解问题涉及的信息和自己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分析与表征:分析和理解问题中各个要素的联系并能用多种方式表征;

4.计划与解决:制定问题解决的计划并进行持续的探究和尝试;

5.监控与反思: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回顾和反思,调整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二)如何支架儿童的问题和问题解决

项目式学习的整体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是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基本线索,它包括:项目的铺垫和准备—产生明确问题;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项目的结束和呈现—回顾反思问题;项目的延伸和应用—迁移和解决新问题。

而不同类型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构成了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三个层级:小班主要开展活动项目,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产生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初步表达和表征问题,获得具体经验;中班开展领域项目、跨领域项目,在尝试解决问题中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获得领域经验;大班开展跨领域项目、领域项目,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核心经验、主题经验、整合性经验。

(一)发现、捕捉、引发儿童的兴趣和问题是教师支架儿童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1.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活动中的兴趣点,或者通过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问题。例如:中班STEM项目《自制捕蝶器》中,幼儿针对“为什么抓不到蝴蝶?怎么抓蝴蝶”展开激烈讨论,幼儿对捕捉蝴蝶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及时建议制作蝴蝶捕捉器。在这个项目开始前教师非常关注儿童的兴趣,适时提出问题,与儿童产生和确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教师收集整理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问题,归纳分析幼儿问题的特征,为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进行准备和铺垫。

例如“公园”项目中教师的问题和问题分析。

屏幕截图 2022-10-20 220937

屏幕截图 2022-10-20 221131

例如:关于“超市”项目的问题和问题分析

记录、整理儿童的问题清单,问题清单—帮助和自己的问题建立联系。

屏幕截图 2022-10-21 075954

(二)支架儿童表征问题-共建网络图帮助儿童建立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支架儿童表征问题-通过表征呈现儿童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

屏幕截图 2022-10-20 224536

泳池派对项目:儿童表征投票毕业前最想举办的活动

屏幕截图 2022-10-20 224735

泳池派对项目:儿童表征想办什么样的派对

屏幕截图 2022-10-20 225107

泳池派对项目:儿童分别描述,介绍自己想要举办的派对

通过表征呈现儿童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

屏幕截图 2022-10-13 172222

屏幕截图 2022-10-13 172222

屏幕截图 2022-10-13 172254

通过表征呈现儿童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

(三)支架儿童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 ——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深入探究 反复尝试:在层层深入的问题解决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经验——大班STEM项目活动《举办泳池派对》

大班STEM项目活动《举办泳池派对》——老师和孩子们围绕举办泳池派对的各种问题一共开展了43个活动进行研究解决

(四)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在不断试误中学会解决问题,有效的失败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整合经验、探索尝试、检验假设、寻求方法

儿童的兴趣在哪里,学习就在哪里,儿童的问题在哪里,学习就在哪里。儿童项目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和问题解决为基础开展的深度学习活动,教师将儿童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历程,帮助儿童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获得高质量的发展。以问题驱动学习,高质量的问题驱动高质量的学习,儿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项目式学习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是通过问题和问题解决实现,在问题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儿童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深度学习,最终学会学习。项目式学习给儿童终身发展带来持久动力,激发了学习动力、修炼了学习毅力、提升了学习能力,幼儿园阶段的项目式学习是儿童适应未来学校生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潇怡,喻娅妮.关注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J].中国教师,2020(07):51-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高潇怡,喻娅妮.关注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J].中国教师,2020(07):51-53.

基金编号: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科创和STEM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

批准号:GDJY-2020-Aa-228


[[1]]  高潇怡,喻娅妮.关注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J].中国教师,2020(07):51-53.

[[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2]高潇怡,喻娅妮.关注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J].中国教师,2020(0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