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旨在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凝土的制备、浇筑和养护过程,探讨了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接着,分析了后浇带的设计、设置以及后期维护的关键步骤,强调了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与后浇带施工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工程;关键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为了解决建筑物沉降、温度变化等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掌握并运用好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
1、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1.1混凝土制备
混凝土制备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关系到工程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需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配比试验。水泥的选用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这两种水泥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需注意水泥的储存和使用,保证水泥的新鲜度和质量稳定。骨料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合适的骨料应具备清洁、干燥且质地坚硬的特点。清洁的骨料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含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干燥的骨料可以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而质地坚硬的骨料可以提供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粒径分布。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可适量添加外加剂。外加剂的种类很多,如减水剂、增塑剂、缓凝剂等。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增塑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柔软度和延展性。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有利于施工操作。
1.2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位置准确、支撑稳固。具体来说,模板的准确性应满足偏差要求,如模板间的距离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模板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循“均匀、连续”的原则,每次浇筑应保持一致的厚度和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每次浇筑的厚度宜控制在30cm以内,每次浇筑的面积宜控制在30㎡以内。通过均匀铺设混凝土,并采取振捣或震动等措施,可以消除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特别是在炎热季节或高温环境下,应采取温控措施以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和龟裂。常见的温控措施包括埋设测温管来监测混凝土温度变化,并通过通水冷却等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度不超过32℃。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的脱水和龟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合理应用这些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施工的可靠性和工程的耐久性。
1.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养护过程,一般采用保温保湿法,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和龟裂。具体来说,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应立即覆盖湿麻袋片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形成湿度和温度稳定的环境。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有利于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和强度发展。在高温季节进行施工时,还需要加强混凝土的内部降温措施,以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降温剂或冷却水进行混凝土的降温,或通过在模板中设置管道通入冷水,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同时,还可以采取遮阳措施,如覆盖遮阳网或搭建遮阳棚,减少太阳直射对混凝土的热辐射。除了保温保湿和降温措施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如检查覆盖材料是否完好、湿度是否符合要求等。必要时需补充水进行湿养护,确保混凝土的保湿效果。
2、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
2.1后浇带设计
后浇带的设计是保证其功能发挥的关键。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物的沉降量和混凝土的收缩量,以确保后浇带能够有效承担荷载和变形。一般而言,后浇带的宽度应在80-100厘米之间,这样可以确保足够的支撑面积和稳定性。后浇带的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应力集中。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可根据混凝土的变形性质和加载工况来确定。另外,为避免应力集中,后浇带应选在受力较小、剪力较小的部位。这样可以有效分散荷载和变形,减少撕裂和开裂的风险。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结构特点和受力分析来确定,必要时可以通过加强筋的设置来增强后浇带的抗拉性能。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基底、防水处理等。同时,要保证后浇带的浇筑工艺和浇筑质量,避免孔洞、杂物等缺陷的产生。后浇带施工后要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强度发展。
2.2后浇带设置
在进行后浇带设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在梁板跨中设置后浇带时,应先将梁板暂时断开,并等待混凝土浇筑的龄期过后再进行连接。龄期过后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承受后浇带的压力和变形。为了防止后浇带处出现浆漏、渗水等问题,可以在后浇带的接缝处设置附加设施,如钢筋网片或止水带。钢筋网片可以增加后浇带的抗剪性能和连接强度,防止出现裂缝和开裂。而止水带则可以有效防止水的渗透和泄漏。同时,在后浇带两侧应筑起围拦,以保持施工环境整洁。围拦可以避免混凝土砂浆的溢出和杂物的进入,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和美观度。在实际施工中,还需注意后浇带的施工顺序和安全措施。施工顺序应合理安排,避免与其他施工工序的冲突。在进行焊接连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和安全措施,确保焊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3、案例分析
某大型商业广场项目采用了上述施工技术进行建设。该项目的特点在于地下部分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上部分则为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中采用了一下关键技术。首先,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水化热,有效控制了混凝土温度和开裂风险。其次,通过合理的分段浇筑和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借助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混凝土的自动养护,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的养护质量和保湿效果。针对结构转换层的特殊性要求,该项目合理设置了后浇带的位置,即位于主楼与裙楼的交接处。此外,在后浇带接缝处设置了防水卷材和止水带等附加设施,有效防止了漏浆和渗水等问题的发生。这些关键措施保证了后浇带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后期的修补工作和维护成本。通过严格的监控和质量控制,该项目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不仅满足了业主方的需求,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为其他工程提供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从原材料选择、配比试验、浇筑工艺、养护方法等方面加以重视和控制。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精细化管理,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并为提高建筑物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小炜.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217.
[2]徐世恩.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与施工工艺分析[J].四川水泥,2020,No.283(03):105.
[3]林增.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工艺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7(1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