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感、育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1

重情感、育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张羽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长岭中心小学  13061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

    面对时下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课题。当前,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教育,存在这两种明显的不良倾向:一是家长对儿女的生理健康非常重视,稍有病又是打针又是吃药;二是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重视,分数的升降成为衡量学生好与差的主要标准。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却都有所忽视。殊不知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但直接影响着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还影响到思想道德水平,乃至整个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素养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深厚的情感修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最怕老师冷板和讥讽的教学面孔。特别是那些成绩偏差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时态度冷板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则对该老师所担任的课程感到厌倦和反感,该科成绩下降也就不可避免。反之,热情的教学态度,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抵触情绪”,优化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态度热情,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表扬。对学生的失误,要有高度的忍耐心,坚持表扬为主,杜绝讥讽挖苦学生。但要注意的是,教学态度的热情,并不等于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热情。教态的热情应注意严肃性,庄严性,并具备一定的幽默感。

第二,要优化学生心理,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态表情。这是注重情感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的主要部分,丰富的教态可以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寓教于情”的效果。教态表情主要通过教师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语调变化等方面来体现。教态表情优化学生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启迪思维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眼神的变化,面部的表情,适当的手势,配以语言的升降停顿,给学生一种神秘感或深邃感,引起学生的悬念,启迪学生思维。

2暗示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而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或做其他小动作等,这是教师投去关注或严肃的目光,适当提高讲课的音量,或走进该生的身边等,进行暗示和警告,这样既不占用教学时间,又及时提醒了学生。避免因为当众批评学生而使其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逆反情绪。

3.鼓励作用

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认真求知的态度,完善的口语表达,独特的创造性见解等,教师应加以适当的赞许,投去亲切、和蔼、的目光,甚至热情鼓掌等。除了表扬鼓励和祝贺外,也表示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在学生的心理上尤其是后进生心理上,无疑会产生极大的鼓励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情以及手势动作的协调统一,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于“学”之间建立一条流畅的通道。但要注意的是,丰富的教态表情,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性。无论是“喜怒”还是“忧思”都应是恰到好处的自然流露,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首和谐的“诗”。切忌过分做作或“无病呻吟”,以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故作姿态的印象,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

第三,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如我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第四,诚挚的感情

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光靠教学热情和教态表情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怀有诚挚的感情。否则,热情和表情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俗话说“心诚则灵”,是具有一定哲理的。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毫无感情而言,热情和表情又从何而来呢?要进行情感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真正爱学生,特别是要爱后进生。对学生怀有诚挚的感情,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主要的体现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与学生的交往、接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课堂虽然既有热情又富有表情,但一下课便翻脸无情,与课堂上相比,判若两人,在学生心目中,你仍然是一个“敌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戒备敌对的情绪,使情感教育“功亏一篑”。因此,教师在课堂要成为学生的“严师”,课后则应成为学生的“益友”。坚持用辩证观点,看待学生的错误缺点,抓住时机,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动之以情,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