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摘要:小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乐感培养和鉴赏能力培养质量,需要教师合理优化授课方法,借助各种资源和技术创建多种真实的体验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较强的乐感感知与审美感知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生乐感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乐感;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坚持运用多样化手段导入新课,奠定学生的乐感基础,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教师在高质量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及鉴赏能力,并利用视唱练耳训练,丰富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生乐感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1小学生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本身是富有魅力的,通过聆听音乐,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愉快。通过跟唱音乐,人们的情感可以得以抒发;通过舞蹈,人们可进行运动并形成良好的体态。
1.1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
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通过学习音乐,他们可以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和理解,进而提升审美能力,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1.2培养艺术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培养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可以让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培养艺术素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观念[1]。
1.3促进感知和认知发展
音乐是一种感知和认知的活动,通过培养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感知和认知发展。他们需要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理解音乐,培养对声音、节奏、旋律等元素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1.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教育通常涉及合唱、乐器合奏等团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需要互相配合、协调动作和声音,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新课标下小学生乐感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
2.1创设沉浸式音乐欣赏
环境“双减”政策要求音乐教学活动要具有高层次的沉浸式、体验型以及畅想性,构建充满生命律动、艺术冲动以及审美快感的人文环境,帮助学生获得强烈的想象美与快乐感。因此,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创设沉浸式音乐欣赏环境,借助刺激优良、兴奋冲动、体验丰富的人文信息激发生命活力,夯实音乐教学的主体基础。例如,在教学《龟兔赛跑》一曲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这一音乐,然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音乐主要描述兔子,另一部分音乐主要描述乌龟,分别进行播放。学生在聆听音乐后,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内容包括音色、速度、旋律、结构,引导学生从这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比较。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格内容进行评价,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正确答案。
2.2感受音乐旋律美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节奏会展现出不同的音乐旋律。对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鉴赏音乐旋律美的能力,可以结合多地区的音乐作品,开展多元化的赏析活动,使其通过聆听不同地区的歌曲探究各地独特的曲风,提高旋律感知能力,提升音乐旋律美鉴赏水平。
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草原小姐妹》教学时,学人对话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在课堂导入阶段提出问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里吗?”之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草原的自然风景图片,并播放二胡版的《万马奔腾》,带领学生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之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草原小姐妹》,并让学生随着歌曲模仿骑马的动作和马蹄声,为之后的音乐教学做准备。
2.3培养节奏感
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在音乐课上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拍手、敲打节拍器、击打简易乐器等。通过让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的节奏进行演奏,帮助他们感知和掌握基本的节奏感;将节奏与身体动作相结合,例如,让学生跳跃、摆动、敲击等,以配合特定的节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和表达节奏的强弱、快慢等;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如“模仿节拍”、“跟我走”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跟随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节奏动作,锻炼他们的节奏感和反应能力;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教导学生用体鸣、击打简易乐器等方式伴奏。通过参与伴奏的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节奏结构;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舞蹈,通过舞蹈动作的配合,帮助他们感知和表达音乐的节奏感。同时,音乐舞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能力[2]。
2.4创建动态化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视频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引导其在情境中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意象元素,通过直观欣赏加深对意象特点和寓意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动态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意境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其音乐赏析水平。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春节序曲》教学时,首先,教师可播放歌曲《好日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分享春节时自己在家中都会做什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播放幻灯片,内容包括窗花、对联、团圆饭等,带领学生融入欢快的教学情境中。其次,播放《春节序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乐器,并说一说乐曲表现的情绪,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再次,由教师对序曲和管弦乐进行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对常见的乐器进行了解。加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记忆,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5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看似简单,却可以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力进行深入培养。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聆听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并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音乐形象。针对《匈牙利舞曲》这一音乐作品的组织聆听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直接播放鉴赏教学,而是通过互联网搜索以《匈牙利舞曲》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表演视频片段,帮助小学生对该音乐作品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然后再细听体验一下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及音乐旋律,感受到匈牙利舞曲的特点:速度时快时慢、力度时强时弱,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及能力。
2.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展示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利用互联网资源和音乐软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对《踩雨》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下雨的声音,先将学生带到一个下雨的情境当中,融合循序渐进地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教室当中跟着音乐的节奏自己展示“踩雨舞蹈”,并且演唱播放的歌曲。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死板的学唱来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表演游戏中感悟音乐节奏、学会演唱音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与音乐鉴赏能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重视音乐教育,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乐感与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213.
[2]赵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