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倪慧

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  湖北麻城4383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9.34±0.76、90.57±0.11、87.77±0.54、89.87±0.65,优于对照组82.64±0.65、83.75±0.12、80.87±0.43、81.76±0.77;观察组运动能力评分67.77±0.54优于对照组60.87±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脑梗死;生活质量

脑梗死属于现阶段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动脉堵塞,从而使得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造成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老年人群属于高发群体。在患者实施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卧床休息,对患者实施吸氧、改善患者脱水等问题,全面做好护理干预工作措施非常的关键[1]。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学者提出,对于脑梗死患者,通过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方式,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6岁至75岁(平均62.6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5岁至76岁(平均62.12岁);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患者病情可控、精神认知能力正常、积极配合参与本次研究活动、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合并严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病情不稳,中途退出研究活动。

1.2方法

对照组:

(1)病情监测

患者住院后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做好病情监测管理工作活动,由护理工作人员协助患者做好对应的检查工作活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产生损伤[2]

(2)心理护理

患者患病后负面心理情绪较为严重,需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及家属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结合患者及家属对现阶段病情发展的认识,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若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严重,则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全面强化心理支持,满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需求[3]

(3)生活护理

全面做好生活护理干预工作措施,告知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卧床休息,严格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夜间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放轻脚步,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干预计划,结合患者的饮食偏好,鼓励患者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食物[4]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的方式。

(1)体位护理

患者在脑梗死发作后,需保持卧床休养,要及时做好体位护理干预工作活动,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可适当抬高床头,注意为患者更换较软的床垫,避免患者在卧床休养过程中出现压力性损伤,可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引起患者窒息[5]

(2)肢体训练

根据患者的恢复效果,尽可能地开展早期平衡训练,例如卧位训练,在护理工作人员的协助,患者取15至30度卧位进行训练,频率在10分钟每次,每天训练三次。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适当增加训练频率,等患者能够正常下床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护理技巧,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1.3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

(2)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能力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生活饮食

精神状态

行动能力

社会生活

观察组

30

89.34±0.76

90.57±0.11

87.77±0.54

89.87±0.65

对照组

30

82.64±0.65 

83.75±0.12

80.87±0.43

81.76±0.77

T

5.9044

3.4374

5.8876

6.4894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

观察组运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

30

56.77±0.43

67.77±0.54

7.6095

0.001

对照组

30

56.76±0.65

60.87±0.87

6.5894

0.001

T

-

0.5433

9.6590

-

-

P

-

0.324

0.001

-

-

3.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差,患者在患病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容易使得患者出现脑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等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合并有基础性的疾病,在实施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患者由于疾病的发展,导致运动能力严重下降,引起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往往以疾病为中心,对患者展开常规的护理。随着当前护理研究理论的快速发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学者分析发现,通过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方式,可以强化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9.34±0.76、90.57±0.11、87.77±0.54、89.87±0.65,优于对照组82.64±0.65、83.75±0.12、80.87±0.43、81.76±0.77;观察组运动能力评分67.77±0.54优于对照组60.87±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冯鲁黔,冯媛媛,王莹.综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探析[J].心理月刊,2022,17(20):117-119.

[2]郝丹.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9):146-148.

[3]高亚飞.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283-284.

[4]陈华芳.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540-3541.

[5]曾斯萍.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