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阜山镇栾家河卫生院 山东省 烟台市265409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方法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以转变护理人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沟通能力,贯彻以患儿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未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医疗差错及纠纷,无患儿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进行投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儿科;探讨
为响应卫生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1],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科自2011年来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现将结果与体会报道如下。
1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施方法
1.1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转变护理人员观念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多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教育,讲解护理服务的新观念、新模式及新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理念。优质护理服务是培养护理人员素养及品格的途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2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患儿来到了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紧张或者焦虑的情绪,患儿家属由于过分关注患儿病情,也会有紧张的情绪。由于儿童一般对色彩较为敏感,住院后希望病房环境如家一样舒适、温馨,对此我们在科室病房内对环境进行了独特的设置,如将病房墙壁装饰成粉红色及用壁画用卡通漫画进行装饰,使病房内环境轻松愉快、洋溢着浪漫可爱的童趣[2]。
1.3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及患儿家属对病情的紧张情绪,进而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儿科疾病由于起病急并且变化快,同时多数患儿较难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因此导致对患儿护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难以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则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多用鼓励及支持的语气来寻求患儿的配合[3];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要理解患儿家属紧张及焦虑的情绪,以专业的护理技巧及优良的沟通技巧来获取患儿家属的信任。
1.4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我们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每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技术考试,同时又针对性的进行儿科护理的有关知识的培训,规范仪容仪表以及基础护理操作,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5人性化的健康教育
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了病情观察、治疗与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全面、系统、连续的整体护理。儿科护理中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4],针对患儿及患儿家属的认知能力,我们采用宣教语言、宣教图片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1.6制定职责流程,完善考核标准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各班工作流程、职责、标准以及优质服务考核标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遵照标准严格执行。规范文书书写要求的同时简化护理工作中各种表格以及护理记录的填写,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2资料与方法
2.1病例选择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的患儿。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为(4.9±1.5)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2±1.1)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
2.2基础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士向患儿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讲解住院期间护理配合要点。每日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2.3优质护理
2.3.1心理护理患儿进入陌生的病房后,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因此护士在患儿进入病房后,以轻松的语调、亲切地说:“您好,xx小朋友,你有什么不适,尽管告诉我”。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通过表情、眼神来拉近两者的距离。房间温度较低时,及时打开空调,让患儿感到舒适。
2.3.2病情介绍患儿年龄小,对所患的疾病不了解,为了让患儿对医护人员有信任、安全感。护士要努力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把每日的检查结果、化验单告知患儿及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进度和效果[2]。在为患儿进行输液、护理、伤口换药时,由于患儿皮肤细嫩,对疼痛忍受力差,护士可以在病房内播放音乐,减轻患儿护理时的疼痛感[3]。
2.3.3病房护理病房布置简洁温馨,夜晚尽量关闭不必要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早晨对患者起病房通风。医疗活动尽量在白天进行,晚上巡视病房时做到轻开门,轻关门,让病房内的空气、光线保持令人舒适。
2.4观察指标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属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水平。(2)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2.4.1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按照中国常模,焦虑、抑郁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大于此分判断有焦虑、抑郁状态。
2.5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Student'st检验。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属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焦虑、抑郁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不仅希望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更需要心理上的安宁,享受到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儿科病房为相对密闭的空间,患儿首次进入房间后,会产生恐惧、陌生感,因此护士要做好安抚病人的角色,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掌握正确的护理配合要点[5]。对于性格急躁,情绪激动患儿家属,护士要避免与其争论。护士要主动与患儿家属聊天,缓解患者孤独寂寞的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护理时,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认真倾听病人的意见并且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此外也有学者指出优质护理可使患儿在整个住院期间保持一种精神上的安宁感,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人性化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使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2]张会芝,卢杰,骆金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10):29-31.
[3]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使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4]张会芝,卢杰,骆金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10):29-31.
[5]闰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1,8(16)-0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