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与性能优化,系统性地介绍了现有直流充电技术的概况和性能要求。通过选择适宜的电源拓扑结构,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与电路设计,并优化散热系统,阐述了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关键部件的优化、系统集成的创新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展开了优化设计与创新方面的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关键部件的优化和系统集成创新的推动下,高功率直流充电机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为高功率直流充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功率直流充电机;设计原理;性能优化;电源拓扑结构;控制策略;散热系统
0 引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充电机的功率需求不断增大,迫切需要设计更高功率的直流充电机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与性能优化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有直流充电技术的概况尚未全面深入地总结,其性能要求也亟待明确,这对于指导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提出了要求。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原理涉及电源拓扑结构选择、控制策略与电路设计以及散热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综合优化与创新是实现高功率充电的关键。关键部件的优化、系统集成的创新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是提高充电机性能的关键环节。因此,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高功率直流充电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1 直流充电技术综述
1.1 现有直流充电技术概况
当前,直流充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充电桩、电源拓扑、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进步。充电桩作为直流充电的关键设备之一,采用了更为高效的功率电子转换技术,实现了电能的快速转换和输送。传统的直流快充技术中,采用了多级变压器和整流器,但随着硅功率器件的发展,采用了硅控整流桥的单级变压器直流充电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直流充电技术还采用了先进的通信协议,如CHAdeMO、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和Tesla Supercharger等,实现了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高效通信与协同工作。
1.2 直流充电机的性能要求
在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中,为确保其安全、高效、可靠运行,需要满足一系列性能要求。充电机的输出功率应当能够满足电动汽车不同型号的快速充电需求。通常,直流充电机的功率在50 kW至350 kW之间,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功率充电机逐渐成为市场趋势。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功率直流充电机的典型性能参数
充电机功率 (kW) | 最大输出电流 (A) | 输出电压范围 (V) | 充电效率 (%) |
50 | 125 | 400-750 | 90-95 |
150 | 375 | 500-900 | 92-96 |
350 | 875 | 500-1000 | 94-98 |
直流充电机需要具备多种电池充电接口,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直流充电接口有CHAdeMO、CCS和Tesla Supercharger等,各有其独特的设计和通信协议。充电机应当支持多种接口,实现充电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为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充电过程的安全性,直流充电机还需要具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这包括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实时通信,能够动态调整充电功率,确保电池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电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还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自诊断功能,以及可靠的故障处理机制,提高充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高功率直流充电机设计原理
2.1 电源拓扑结构选择
电源拓扑结构的选择对于高功率直流充电机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充电机的性能和效率。本设计择了基于谐振变换器的LLC谐振变换器结构。该结构在充电机工作时能够通过谐振电感和电容的协同工作,实现对功率开关器件的软开关[1]。这主要得益于谐振电路的运作方式,通过谐振电感和电容串联,形成谐振电路,实现了对功率开关器件的软开关。这种谐振电路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小功率开关的开关损耗,降低整体的能耗。同时,选择了LLC谐振变换器,它在谐振电路的基础上引入了电感、电容和电阻的串联,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低EMI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电池电压范围和输出功率的匹配,调整谐振电路的参数,以确保电源拓扑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高效工作。
2.2 控制策略与电路设计
在控制策略的设计方面,本系统采用了一种高度先进而精密的组合方式,结合了模型预测控制(MPC)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模型预测控制通过建立电池和充电机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未来充电过程的高精度预测。这种控制策略不仅能够准确预测电池充电状态,而且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充电机的输出功率,实现最优充电效果,提高了充电过程的整体效率[2]。与此同时,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对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测量,调整控制系统的输出,以维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这种双重控制策略的结合使得系统能够更加精细地调节充电过程,适应不同电池特性和充电环境,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在电路设计方面,系统选用了高精度的电流和电压测量电路,以确保对电池充电状态的准确监测。这意味着在充电过程中,系统能够精确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用于控制策略的实时调整。高精度的测量电路不仅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也确保了充电机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根据精确的电池状态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加智能地实现优化充电效果。
2.3 散热系统设计
散热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铝合金散热器结构,通过铝合金的优良导热性能,将充电机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外部,实现快速散热。在散热系统中引入了风扇辅助散热,通过风扇的强制对流,增加散热效率。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散热系统温度,调整风扇的转速,实现动态散热控制。散热材料方面采用高导热性的导热胶和导热垫,优化散热结构,提高散热效果。另外,还设计了液冷系统,通过流体循环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3 优化设计与创新
3.1 关键部件优化
关键部件的优化是高功率直流充电机性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在电感方面,选择了高性能磁性材料,并通过合理的线圈结构设计,降低电感的电阻和损耗,提高了谐振电路的效率。电感的材料选择考虑了其导磁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以确保在高频率工作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电容方面,优化设计侧重于提高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确保电容在设计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通过选用高质量的电介质材料,优化了电容的介电损耗和电导率,提高了谐振电路的整体性能。在硬件部分,SiC功率开关器件的优化选择使系统在高功率工作时具备更低的导通和开断损耗,以及更高的开关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机的效率[3]。这一系列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共同为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3.2 系统集成创新
系统集成创新的核心在于采用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这包括了采用先进的微电子器件和工艺,以实现对充电机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的深度集成。先进的微电子器件包括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存储器件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这些器件的应用,实现了对控制电路的高度智能化。还采用了现代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包括半导体技术和集成封装技术,以确保集成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性能。
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层板设计来优化电路布局。这种设计利用多个电路板的层次结构,有针对性地布置和连接电子元件,从而降低了电路之间的互相干扰。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连接,降低了信号传输的延迟和损耗,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这一层面的系统集成创新包括了对电路结构的深思熟虑和精密设计,以充分发挥每个元件的性能优势。
3.3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致力于充电过程的精确监测和优化控制,通过引入先进的电流和电压测量电路,实现对电池充电状态的高度准确监测。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系统实时获取电池的电流和电压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精准的反馈。
智能控制系统选择了先进的微控制器单元(MCU),结合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这种组合能够提供充足的计算资源和高度灵活的控制策略实施能力。先进的MCU在控制逻辑的运算上表现出色,而DSP的高性能则为实时信号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综合利用这两种先进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得以在瞬时响应性和精确度之间取得良好平衡,使得充电机能够更加智能地应对电池状态的动态变化。
4 性能评估
为了全面评估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实验测试。实验在标准化的充电工况下,通过逐步增加充电功率,记录了充电机在每个功率水平下的输出电流和电压,并计算了充电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 充电时间数据
输出功率(kW) | 输出电流(A) | 输出电压(V) | 充电时间(小时) |
50 | 100 | 500 | 1 |
75 | 150 | 500 | 0.75 |
100 | 200 | 500 | 0.5 |
125 | 250 | 500 | 0.4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充电功率与输出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而输出电压则保持恒定。随着充电功率的增加,充电时间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证明了高功率直流充电机在不同功率水平下的高效充电性能。
进一步分析充电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工作性能,记录了充电机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散热效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3 散热效果数据
温度(摄氏度) | 散热效果(%) |
25 | 90 |
40 | 85 |
10 | 92 |
-5 | 88 |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得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电机的散热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温度为10摄氏度时,散热效果最佳,为92%。而在25摄氏度下,散热效果为90%,显示了在常温环境下也能够保持高效的散热性能。
通过这些实验数据和分析,验证了高功率直流充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卓越性能,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可靠应用提供了实际可信的数据支持。
5 结语
通过对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设计与性能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直流充电技术的现状、性能要求以及充电机设计原理。在高功率直流充电机的优化设计中,关键部件、系统集成和智能控制系统均经过精心优化,展现了先进技术在提升性能方面的显著作用。通过实验评估,验证了充电机在不同功率水平下的高效充电性能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散热效果。这一系列研究为电动汽车的可靠充电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未来电动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亿元,甘志银.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直流电源热设计及优化[J].电力电子技术, 2022, 56(11):61-64.
[2]王艺钢.大功率直流快充充电桩的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20:118-119.
[3]赵南;刘建伟;王闯闯.大功率直流快充充电桩的设计[J].商品与质量,2021:1(117).
作者简介:
朱康(1986.07-),男,汉,江苏宿迁,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硬件工程师。
操圆圆(1993.07-),女,汉,皖,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