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课堂改革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初中美术欣赏课课堂改革的几点尝试

李中媛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中学

[摘要]目前在全国已经到了不是研究该不该改而是必须要改,怎样才能改革的更好更完善的时代。教学怎样改革才能更尊重学生的个体、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有用之才是千万个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

      本文从多个角度具体论证要想让美术欣赏教学在课改中受益,就必须对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积极地探索,课程改革不是一个笼统的框架,而是一个细致的工程,作为教师只有不懈的追求,不断的学习才能在课改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课改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一、把美术理论与美术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欣赏,爱上艺术。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学中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三、新的教学方法总会带来新的惊喜,让学生的艺术之花绽放。

[关键词] : 尊重学生个体、体会学生感受、挖掘教材、积极探索、细微构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也就是要坚决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孜孜以求的。

通过这几年的课改实践,我越发体会到要想让美术欣赏教学真正在课改中受益,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的细化,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不是个笼统的框架,而是一个细致的工程,它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学习、研究、反馈,在方方面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尝到课改这颗甜美的果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把美术理论与美术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欣赏,爱上艺术。

怎样上好一节欣赏课呢?我认为,学生要欣赏一幅作品最起码要懂得一些最基本的绘画理论知识。试想学生如果对透视、明暗、结构、虚实一知半解就让他们对名画欣赏,那么,他们看些什么,赏些什么呢?所以我认为要想上好欣赏课完全可以打破欣赏和美术理论学习的界限,把美术理论与美术欣赏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欣赏一些作品如果每幅画都从作品背景、艺术特色、画家经历等方面一一道来,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兴趣,所以我认为要想教会学生欣赏最好以一幅作品为切入口。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苏联当代著名女画家雅布隆斯卡娅的油画《粮食》之前,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一字排开的杯子,然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到前面改变杯子的前后关系,然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哪一种更能表现出前后空间关系,学生多数会选择前面大后面小那一种。然后教师要自然渗透近大远小的现象就是透视现象,接着进行引导这是很多艺术大师在绘画中经常采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析我们要欣赏的作品中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的?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从大小前后上去分析画家的绘画意图。知道了近大远小后教师再改变黑板上水果的虚实关系,学生会惊喜的发现远处的杯子似乎离我们更远了。这时教师就进一步点出近实远虚这也是画家最常用的绘画手段,然后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前后虚实关系。这样在学生理解了最浅显的绘画手段之后,让他们从名画中找出画家都用了哪些绘画技法来描绘作品,这样学生就会在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的基础上,从绘画技巧上感受艺术的深层魅力,欣赏时自然有据可依。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再往前接触早期艺术绘画作品,往后接触抽象派、立体派等等艺术作品就容易的多,绘画中也就更能表现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远比简单的描摹深刻得多。可见,欣赏和绘画理论不必分的太清楚,可以说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学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怎样才算自主学习呢?以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为例,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学生想要查找资料已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不是学生通过上网把查到的资料下载下来就是自主学习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淀毕竟有限,全部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他们只能理解一部分,而一些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很难达到真正的学习、研究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这种资料就变成了学生上课朗读的资料,失去了学生自学中“学”的意义。因此要想在教学中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就要把所要收集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在欣赏课前教师大多会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与其让学生自由收集不如把作品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组收集,每个小组领取相应的任务,回家通过上网、查阅相关书籍获得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二来便于学生形成一个小团队的竞争意识。而回家收集资料这只是第一步,不能简单的说这就是自学,作为教师应非常了解学生的程度,先放手让学生收集然后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和他们一起讨论收集到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哪些是应该删掉的。比如收集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在网上收集齐白石时会出现很多词条,比如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最擅长画什么、齐白石简介、齐白石的作品等等。面对学生收集到的纷繁复杂的资料,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帮助做好辅助、增加、删减工作。用划线的形式帮助学生画出齐白石的简单生平:少年、青年、直至89岁高龄画虾才出神入化,让学生对齐白石的绘画经历有所了解。还有,他之所以能把虾画得形神兼备,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不懈观察的结果,掌握了虾的神态、形体特征,在用笔、用墨、形神上下了功夫……这样就像教师备课一样帮学生课前备好课,做好答疑工作。另外还要协助做好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协调工作。比如小组中谁负责讲解,谁进行补充等等。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讲了。看着讲台上的一个个“小老师”讲得那样生动,我的心里欣慰极了。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没有清楚地界限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

三、新的教学方法总会带来新的惊喜,让学生的艺术之花绽放。

越是教学时间长的老师越有一些教学经验,而这些教学经验既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有时也会成为束缚自己发展的被动因素。新的时期会有新的要求,学生接触的媒体和课外资料很多,已不是教师几步精彩的示范就能把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调动起来的时候了。这时,就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比如国画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绘画种类,早已成为人们精神世界里的一种高雅的艺术。但是学生在初步接触时往往会被很多的要求所吓倒,特别是写意,即要求落笔成型,又要有墨色的变化还要讲究立意构图等等。学生往往顾此失彼,一节课的时间又很有限,学生在几次尝试后没有起色,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觉得与其考虑太多因素而失去兴趣,不如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每节课要选好侧重点,比如要想让学生感受墨色变化的乐趣就不要在形体上太为难学生,比如欣赏中国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国画墨色浓淡的乐趣,可以让学生简单的画一幅梅花图,教师可以用画图填色的方法,提前准备好单线的画稿发给学生,色填充,单纯的让学生体会墨色变化的乐趣,构图和形体都不用学生太分心,只要画出色的浓淡虚实即可,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能看到自己完成了一幅作品,都能体会到墨色变化带来的艺术享受,所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欣赏国画的水平,增强了信心。另外构图和立意也宜单讲,而且要多结合欣赏来开阔学生眼界。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无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到在课改这个大课堂中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名永远不会毕业的学生,而且课程改革不是片面的概念而是生动的灵魂。课改没有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让我们时刻抱着一名学习者的态度教好书,育好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一名走进学生心灵的“灵魂工程师”,让美术欣赏在课改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