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模式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城镇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模式应用研究

王瑞虹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 广州

510000

摘要:城镇滨水驳岸属于陆地和水源交汇的特殊区域,其自身具备较强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环境价值。本文以下对城镇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模式应用进行探析,旨在为城镇滨水驳岸景观建设提供针对性理论参考,以此来提升城镇滨水驳岸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实现景观生态与滨水驳岸能有效融合发展。

关键词:城镇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业、工业以及社会经济多领域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中对各类自然资源应用需求量在不断增大。目前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由于水域驳岸建设无序性导致水体受到多重污染,各类水生植物生长被破坏。所以当前对城镇滨水驳岸展开生态修复至关重要,当前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水域驳岸基本类型进行判断,考虑到滨水驳岸生态环境价值以及利用价值。结合自然气候要素、水文条件、植被分布现状等来制定生态修复模式,这样能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循环发展,积极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一、城镇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相关内涵概述

(一)城镇滨水驳岸景观

    城镇滨水驳岸就是水体和陆体之间的汇合边界,相对水体来说属于水体边缘位置,也是陆地最前沿的位置。处于滨水区域最前沿,是城市范围内陆地和水体之间相会连接的区域。是陆地和水域之间构成公共开放环境的重要因素。当前滨水驳岸景观相对突出,自然生态性较强,是构造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工建设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效结合的空间区域[1]

(二)生态修复相关概念

生态修复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依照生态系统自我调控以及自组织能力,或是发挥生态系统自控能力促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相对健康稳定的运行状态。当前为了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快速恢复,相关部门需要灵活运用人工辅助措施来保障生态系统可以健康稳定运转,这样能提升生态修复价值。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组织以及自控制能力,辅助运用人工调节措施,保障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能逐步趋向于良性状态发展[2]

二、城镇滨水驳岸景观常见的类型分析

(一)自然生态驳岸

    自然生态驳岸是在全面尊重自然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保护为主,降低水流对土壤产生的冲击作用,以此来控制水流对自然土壤进行破坏。此类驳岸没有经过人工处理,这类驳岸形式在城市区域范围内不能进行建造,但是能运用在园林水景设计中。

(二)单式驳岸

    城镇水域驳岸多数是选取单式驳岸,其中单式驳岸能划分为垂直式驳岸以及斜坡式驳岸两种。其中垂直式驳岸主要是选取挡墙驳岸设计,这样能全面提升墙体自身稳定性,施工强度值较高,施工操作较为便捷。斜坡式驳岸主要是运用在空间范围充足区域,大多是选取各类绿植来对绿化驳岸景观进行配置,这样能保障滨水空间更具有亲和力[3]

(三)台阶式驳岸

台阶式驳岸自身具备亲水性,便于人和水体之间展开互动,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多项需求。此类驳岸形式亲水性突出,能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水。低水位状态能通过三五级台阶便能接触到水面,这样能在台阶上观赏到河道内的美景。但是此类驳岸构造如果处理不合理,会产生诸多安全问题。所以当前要注重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还要注重对地面积水进行控制。

三、城镇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模式应用探析

(一)植物浮床种植模式融入垂直绿化模式

    当前针对水位较深的区域,技术部门需要在当地种植漂浮生物,能促使其连接为更稳定的自然整体。当前在生态修复中选取浮床种植模式,要选取生长较快、树冠发达、材质较为柔韧的漂浮植物。在种植土壤中运用网状固定板进行固定,这样能防止浮床种植的土壤不会被水体冲刷。其次,在驳岸最前端的地面上需要挖一个凹槽,在凹槽内灌入适量土壤,对垂直驳岸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能对驳岸墙面进行有效美化。长期发展便于构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能对小范围内的区域气候进行调节,还能建立重要的旅游景点[4]

(二)防浪、消浪模式融合阶梯式浮床种植模式

    部分直立式驳岸对陆地以及水域的划分较为明确,加上对应的水位变化较大。当遭受恶劣的自然天气之后,湖面风浪增大,水位实际增长速度较快。大量水体对驳岸廊道进行重刷,这样会对驳岸整体稳定性以及自然生态性产生较大影响。当前为了能提升驳岸稳定性,需要结合区域地形现状、土壤情况、风浪强度等选取生长速率较快、树冠相对发达的漂浮植物。通过阶梯式浮床来种植各类水生植物,通过网状固定板保障阶梯式浮床种植土壤不会被水体冲刷。结合这两类模式运用需要综合分析各个季节水位变化现状,主要是为了能改变基底,还能起到有效的固沙作用。强化底泥抗侵蚀能力,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三)植物群落种植模式

    管理部门要对修复区域生态现状进行判断,当周边生态环境以及水体污染较为严重。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群落配置形式来提升景观布置成效,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基于生态学相关原理来优化生态景观。将漂浮植物、漂叶植物、岸上植物等有效搭配,能组建相对完善的植物群落。这样和驳岸之间能构建更大的层次感,突出驳岸景观整体美感。在植物群落中,诸多不同的水生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水体环境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当前部分区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对于此类环境要充分发挥出驳岸生态环境价值,对水域驳岸充分利用,提升生物发展多样性,促使边缘效应更为明显,当地水生系统更加健康

[5]

(四)阶梯式水生植物种植模式

    当前部分区域水位变化较大,当湖面风浪较大,水位增长速度较快,水体会对驳岸产生较大的冲刷作用,这样将会导致驳岸产生侵蚀问题。为了能对此类现状进行控制,当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选取阶梯式水生植物种植模式,在基底选取抗腐蚀性较强、耐水性较高的材质。技术人员可以在驳岸前端建造阶梯,在阶梯上选取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水生植物。相关部门还要对水生植物生长最高点进行判断,不能超出涨水位。在正常水位情况下要在第二台阶上,在低水位情况下,需要看到最低台阶的水生植物。针对三级台阶水生植物需要错落布设,组成一道完整的弧线来配合水位的基本变化。在水位变化中,为了避免土壤被大量水体冲刷,在浮床上需要覆盖网状固定物。基于此类种植模式运用能有效降低水体对驳岸的侵蚀性,起到护岸固底的作用。此外,还要基于各类生态植物自身作用对水体进行充分净化,集中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突出美观度,发挥驳岸自身的生态属性[6]

(五)凹槽植物种植模式

    此类种植模式运用主要是应对斜坡驳岸提出的,斜式驳岸中水体与驳岸之间划分较为明确。当前针对此类驳岸,需要对斜面中空留的凹槽充分利用,在凹槽内种植较多植物,选择的植物需要适应当地生存发展。其次,还要发挥植物对驳岸的保护作用,这样能有效提升各类生物生长多样性,构建更为美观的生态景观,还能保障受污染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现状。

结语:

    综合上述,城镇水域驳岸景观生态恢复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城镇水域驳岸属于水体和陆地相互交接的特殊区域,在城市水域驳岸展开生态恢复阶段,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基于景观生态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制定相对完善的修复模式。积极探究适应各个城市发展的生态驳岸修复模式,对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合理应用,这样能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化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龚怡婷,王锐. 生态环境视域下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2022,48(19):40-42,90.

[2]高妍. 修复城镇河道生态景观并还之于民 ——以叶集新华渠河道景观项目为例[J]. 区域治理,2022(25):225-228.

[3]廖丽达. 景观生态性与耐久性[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577.

[4]胡梦姗,叶长盛,顾茉莉. 基于不透水地表扩展的南昌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448-459.

[5]裴咏洁.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及内容探讨[J].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78-182,224.

[6]马育珠. 基于景观生态下城市滨河绿道研究[J]. 智能城市应用,20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