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科技馆,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自然类科普活动在科技馆开展应以探究为主。以有“味道的科学课”开讲“辣”为例是一个关于味道与味觉的自然类科普活动。活动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科普种植—“椒”朋友、有味道的科学课、科学绘画—辣椒果实,三个模块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开展科普活动。
关键词:自然类科普活动;科技馆;实践中启发;味道与味觉
引言:近年来自然类科普活动非常受学生欢迎,自然博物馆、动植物园、保护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较多。科技馆由于实践场地、教师队伍等原因此类活动开展受限,芜湖科技馆2012年申请了国家补助中小科技馆专项资金项目,利用科技馆废弃的绿化带改造成植物科普园,植物园建成以来一直开展自然类科普教育课程,课程主要针对6-15岁学生。目前活动类型主要有科普种植、科普实验、科普讲座、科学绘画、科普短视频等。内容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自然教育等学科。现以“有味道的科学课”开讲“辣”为例,阐述自然类科普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并分析此类活动的学习效果。
1 设计思路
1.1人类发展与自然科普教育密不可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而人类(特别是儿童)对自然环境有一种天然的依赖,2005年美国教育学家查德.洛夫首次提出“儿童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而后,自然教育应运而生,国内自然教育的逐渐兴起使我们科普工作者意识到自然教育科学、系统、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2科技馆如何开展自然类科普课程
科技馆开展自然类科普活动应以探究为主,利用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用“STEM”的理念设计课程,使之区别于普通的植物种植课程,芜湖科技馆为打造“科学有意思”品牌活动,在完善植物科普园硬件的同时积极打造一直过硬的教师团队,我们先后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馆校、馆馆合作协议,邀请专家作为科普志愿者一起设计开发科普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受到了家长、同学的欢迎与喜爱。为了提高科普活动的质量,我们以植物科普园为核心,在春秋两季开展“认识自然”系列科普活动,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同时认识我们自己,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活动旨在于实践中启发孩子、教育孩子,在学中玩,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
2 活动的实施及模块应用
2.1活动导图
活动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科普种植—“椒”朋友、有味道的科学课、科学绘画—辣椒果实,三个模块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模块一是实践课程—种植辣椒,授课老师会介绍辣椒的种植,苗期、花期及挂果期的水肥光照管理,最后提出问题,什么是辣味?它和其他的味道有什么区别?模块二是科普课程—有味道的科学课,详细了解各种味道。模块三植物科学绘画—辣椒果实,从植物学知识入手,采用植物科学绘画介绍辣椒知识。
2.2模块设计
2.2.1模块一(科普种植—“椒”朋友)(时长30分钟)
2.2.2模块二(科普课程—有“味道”的科学课)(时长40分钟)
科学课将以“人的舌头”为引子,讲述味道是什么与味觉的产生原理。同时着重回答第一模块提出的问题—什么是辣味?它和其他的味道有什么区别?通过回答问题使得两个模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2.2.3模块三(植物科学绘画—辣椒果实)(时长30分钟)
植物科学绘画是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表达科学内容的形式与方法。科学绘画用画笔去展现植物的基本形态,把植物的外部生长形态、局部细微特征、内部解剖与放大等结构一一展示出来。
2.3课后反馈
课程结束后,同学将在家中继续养护小辣椒苗并在种植记录册上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记录周期为每周一次,直至辣椒开花结果或者枯萎为止。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文字、涂鸦、照片、短视频、录音等都可以,推荐采用植物科学绘画(模块三)+简单文字描述记录。成功培育出辣椒果实的同学可以凭生长记录本来科技馆领取“种植小达人”勋章及奖品一份。
此外,馆内的线上交流平台将展开关于种植经验、种植方法及科学绘画的交流讨论。参与线上讨论的同学可以在此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困难,分享自己的种植及绘画经验。科技辅导员及科普志愿者也参与进讨论中,希望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 活动特点
3.1在活动实践中启发
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课上我们鼓励同学自己动手实践知识,验证问题,利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的教学模式,不仅教授知识,更传达利用实践去验证所知所学的科学精神,培养同学的科学素质。种植课上我们让同学用自己的双手完成种植活动,亲近大地,感受真实的自然。
3.2家长与同学在不同的维度上共同参与活动
科技馆并不只是同学的乐园,成年人同样也是科普活动的对象。同学和家长有着不同的科普需求。从实际经验来看,自然类科普活动同学仍是学习的主体,而家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也是聚精会神的吸收科普知识,家长与同学互相协助共同学习,活动在不同内容上兼顾到同学和家长两方面的学习需求,更可以使两者互补,产生1+1>2的效果。
3.3自然类科普活动扩展性强
以有“味道的科学课”开讲“辣”为例是一个关于味道与味觉的科普活动,味道与味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有味道,因此课程具有很高的扩展性。草本蔬果中除酸味较为难以覆盖到外,其余四味与辣味均有适合进行盆栽的小型草本作物,例如辣味的辣椒、甜味的西红柿与草莓、鲜味的豆子等,有条件时还可以进行需要引蔓的苦瓜、黄瓜的种植活动。芜湖科技馆至今已组织过杭椒、番茄、黄瓜、草莓、豇豆、青椒等各种蔬果植物的种植活动。
3.4自然类科普活动可复制性强
近年来芜湖科技馆根据以往开展的自然类科普活动开发了大量的科普资源包,科普资源包包括课程课件、实验器材、耗材资料包等,方便兄弟场馆复制开展活动。
4 宣传推广及实施效果
活动开始前发布活动预告,告知活动时间、内容及适合年龄层。活动结束后,我们在科技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QQ活动群及抖音号进行宣传总结与图片、视频分享。同时精选照片展示于工作室活动照片墙上,供参与活动的同学与家长查看。
自然类科普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分为短期与长期两方面。短期评价以活动报名热度、在线讨论的活跃人数、照片分享数、在线反馈为主。长期评价以最终收集到的活动种植记录为主,比较记录的数量、用心程度与记录时间间隔。
5活动评估
有“味道的科学课”开讲“辣”活动,在分析过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科技馆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受到了同学和家长们的一直好评。
活动中坚持实践检验的教学原则,抛弃讲授式的授课方式,解放同学的双手,鼓励引导同学们对课程中的每个部分进行实践检验,以现象与感觉代替文字与语言,不仅加深的同学们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更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启蒙,为同学心中的科学种子浇上一捧水。
活动分为课上与课后两个维度,兼顾到了同学和家长两方面的科普任务。一方面成年人本身也是科技馆的科普对象,另一方面,对家长的科普有利于同学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做好家长的科普工作同时也是对同学的间接科普,两者互相影响,能产生更好的科普效果。
6 结语
自然类科普活动在科技馆开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只有不断的向自然博物馆、动植物园等科普场所学习,并且利用科技馆科普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加以改良才能开发出优质的自然类科普活动。这种“跨界”的科普活动拓宽了科技馆活动的外延,使绿色环保的理念扎根于同学的心中。
参 考 文 献
[1]李秀菊.基于核心概念设计科技博物馆教学教育活动.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2):55-59
[2]孙英宝,李振基.植物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