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成为乡村规划中的普遍。在理论上,韧性禀赋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以及文化等功能相匹配,彰显其可逆性和可持续性的特性,韧性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本文以云南省永胜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出现的生活、生产、生态以及文化等方面韧性不足的问题,分别从旅游主体、旅游产业和旅游空间三个维度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韧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过去向往城市,到现在以及将来更加向往的是乡村;过去的农村是农民的农村、农业的农村,现在和将来的农村应该是全体国人的乡村,是生态宜居之所[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3]。
“韧性”最初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系统能够忍受干扰的能力,并再收到冲击时能较快恢复状态并维持其主要功能、结构特征及自我调节的能力[4]。韧性乡村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城市韧性的一个引申[5]。
1.2理论分析
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不同维度发展要求,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活、生产、生态以及文化等方面一体化、系统化理念。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回归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性及系统本身的稳定和安全,突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韧性这一核心要素。
2数据来源
2.1研究区域
本文研究对象为云南省永胜县,位于丽江市中部。永胜县将成为一个集区位、资源、交通优势于一体,极具开发潜力的重点开发县和丽江旅游开发主战场。随着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2.2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对云南省永胜县乡村旅游进行初步考察,同时结合获取资料,将乡村旅游韧性解构为生活、生产、生态和文化四个维度,并与高质量发展进行结合分析,其中生活是乡村旅游韧性的核心;各维度之间协调推进,内生联动,共同驱动旅游扰动下的乡村旅游发展[6]。
3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与脆弱性体现
3.1发展优势
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永胜位于丽江市的中心位置,是滇西北及相邻省区旅游环线的交汇点;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环境下,永胜县成为丽江的交通次枢纽,有助于带动永胜县及整个丽江的发展。
生态环境良好,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永胜县自然生态基础深厚;生态环境不仅是游客前往的驱动力,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生态优势赋予永胜县乡村旅游独有的特色,永胜旅游资源呈现“高山峡谷山水景观+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地方特色物产及饮食”的特色;自然景观为永胜提供了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环境。
文化特色显著,资源丰富多样;特色文化底蕴吸引着广大游客。在永胜居住除汉族外,彝族、傈僳族等 18 种少数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促进了社会环境的良好发展。现已形成“文—镇—祠—崖”的资源谱系。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永胜旅游的文化积淀,特色较为鲜明。
3.2脆弱性体现
生活维度脆弱性:旅游主体薄弱,服务支撑有待完善;在城市化的发展下,乡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心村现象凸显,乡村的发展薄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村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如:现状旅游设施功能不够完善、与现状的空间不匹配等,这些造成资源闲置浪费,还有的旅游设施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村民需求[7]。
生产维度脆弱性:产业规模小,同质化严重;从乡村旅游项目来看,大多为农户自己经营的农家乐,其经营模式多为家庭或个体业主经营,与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存在一定的差距[8]。永胜县的旅游业与省内旅游业较为发达区域相比,一体化产业和新产业要素发展很少,新产业要素很少。就目前发展来看,永胜县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主要集中在旅游产品上,休闲康养和假日旅游,特别是假日旅游严重滞后。旅游产品以山水风光类为主,与周边区域城市同质化较为严重。
生态维度脆弱性:土地属性制约,环境条件不均衡;由于旅游项目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乡村旅游发展一般需要规模较大的土地资源,而事实上规模化土地流转困难,这些限制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永胜县现状旅游景点外部的环境以及永胜县全域内的生态环境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9]。
文化维度脆弱性:资源利用不足,结构失衡;永胜县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尚未形成具有永胜地域特征的旅游产品体系;永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然而空间不均衡,缺乏联动。从资源利用看,“自然资源利用强,人文资源利用弱”,开发利用不够协调。
4乡村旅游韧性发展策略
4.1提升旅游主体韧性,激发主体内生动力
乡村旅游属于综合性产业,其覆盖的范围较广,需要多个层次的支持体系来促进发展。在政府主导旅游发展背景下,政府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规范相关政策法规,打造良好的扶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让居民参与建设当地旅游发展,突出了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主体的内生动力。
4.2提升旅游产业韧性,打造产业联动新格局
坚持做好产业延伸,实现产业互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用“旅游+”的联动机制,通过“产品、加工、商品、服务和体验”五个方面进行联动发展。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观光旅游的产业模式中融入体验模式、休闲模式、学习模式、度假模式,通过农业、旅游、康养、文创打造新农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可将产业链价值增值最大化[10]。
4.3提升旅游空间韧性,促进文旅融合新局面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即需要更多的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还需要乡村旅游充分融合,形成文旅融合的发展新局面。面对村庄内部的土地资源,应做到科学流转,盘活资源。在此基础上促进游客体验传统节庆活动,一方面文化体验使得文化空间转换为既可观赏又可参与的文化景观,另外,游客的深度体验将提升对乡村的认知,加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吴鸿燕.哈尔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2].张坤.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分类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2.
[4].刘凡祯.韧性城市理念在西安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中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20.30.41.
[5].李红波.韧性理论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启示[J].地理科学,2020,40(4):556 – 562.
[6].何艳冰,周明晖,贾豫霖等.基于韧性测度的传统村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22,42(08):222-231.
[7].谭俊涛,赵宏波,刘文新等.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20,40(2):173-181.
[8].何艳冰,周明晖,贾豫霖等.基于韧性测度的传统村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22,42(08):222-231.
[9].李平华,陆玉麒.城市可达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J].城市问题,2005(01):69-74.
[10].王威,沈洁,尚富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湖北省鄂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4):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