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诊断中四诊合参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中医内科临床诊断中四诊合参的应用研究

宁显宇

克什克腾旗中医蒙医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5350

摘  要:四诊合参作为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石,对于内科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本文从四诊合参的内涵、意义及其在内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四诊合参;中医内科;临床诊断;应用研究

引  言:中医内科临床诊断中,四诊合参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相互参照,全面收集病情资料,以准确判断病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内科临床诊断中四诊合参的应用研究愈发受到重视,其对于提高中医内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诊合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四诊合参作为我国中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它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关键环节。

(一)望诊

望诊,作为中医四诊之首,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它主要通过医生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外在表现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望诊不仅有助于医生判断病人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还能揭示病邪的性质和部位,为精准施治奠定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脏腑气血与外在神色形态密切相关。通过望诊,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病人的生理状况,为闻、问、切三诊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望诊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实效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望诊的具体内容包括:

1.神色观察:神色是人体内在气血状况的反映。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正常情况下,人心情舒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而患病时,人心的神明受扰,肝的情志失调,导致神色发生变化。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可以了解病人的正气状况,判断病情轻重。

2.形态观察:形态是人体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中医认为,脏腑功能正常,形态端正;脏腑功能失调,形态失常。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形态,可以了解病人的脏腑状况,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1]

3.舌象观察:舌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舌为心之苗,舌象反映了人体内部的气血状况。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象,可以了解病人的气血盈亏、脏腑燥湿等情况,为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二)闻诊

闻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它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等,从而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闻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病邪性质以及病情的发展趋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闻诊主要包括听声、嗅气、辨味三个方面。听声即听病人的语音、咳嗽、喘息等声音特点;嗅气是嗅病人呼吸时的气味、汗味、尿味等;辨味则是指观察病人的呕吐物、汗液、尿液等分泌物的味道。这些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捕捉到病人身体内部的变化,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闻诊的原理源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脏腑功能正常与否,会通过声音、气息、分泌物等表现出来。闻诊正是通过观察这些表现,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和病情。

(三)问诊

问诊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收集患者的病情、病史、症状以及治疗经过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会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因、病程和发展趋势。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方面,以便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问诊过程中,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这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主观症状是指患者自身感受到的不适,如疼痛、咳嗽、乏力等;客观症状是指医生通过检查或观察可以发现的病症,如肿块、红肿、呼吸急促等。通过对症状的详细了解,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作出初步判断。此外,医生在问诊过程中还会详细了解患者的治疗经过,包括曾经接受过的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了解患者的治疗经过还有助于避免重复治疗和药物滥用,降低医疗成本。

(四)切诊

切诊,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特诊断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主要通过医生细致触摸病人的脉象,以探求疾病的蛛丝马迹。在我国古代,切诊被视为中医诊病的四大基本功之一,与望、闻、问并驾齐驱。历代名医对于脉诊的研究颇为深入,他们都为脉诊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后世中医学子提供了学习脉诊的典范。[2]

脉诊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源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脉搏是气血运行的体现,脏腑功能的失调会反映在脉搏上。因此,通过触摸脉搏,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内在状况,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脉搏的跳动特点,如速度、力度、节奏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例如,脉搏弦紧,可能是肝郁气滞;脉搏细弱,可能是气血不足;脉搏滑数,可能是痰湿热蕴结等。通过对脉搏的细致把握,医生能够为病人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四诊合参在中医内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四诊合参作为中医诊断的核心原则,贯穿于整个临床过程。四诊分别指的是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每一种诊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性。中医学注重整体思维,认为四诊彼此联系、不可分割,且疾病发生、发展复杂多变,证候、脉象均有真有假,若四诊信息收集不全便难以判断出疾病的虚实真假,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只有将四诊信息有机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疾病,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首先,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神、肢体动作等外在表现,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例如,面色萎黄可能表明脾胃虚弱,眼神黯淡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望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诊断奠定基础。

其次,闻诊涉及对病人声音、呼吸、汗味等气息变化的观察。通过闻诊,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状况。例如,咳嗽声浊、喘息急促可能表明肺部有热,呼吸急促、气息不匀可能意味着心脏有问题。

问诊是医生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医生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问诊不仅有助于医生掌握病情,还能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有益线索。

最后,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来了解病人的气血运行状况。中医认为,脉象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反映,通过对脉象的触摸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虚实寒热。如脉象弦紧,可能表示肝火旺盛;脉象细弱,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

结  语:四诊合参的意义在于全面、客观、准确地收集病情资料,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片面性和主观臆断。这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病人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宋诗博,安二匣,樊西倩等.中医四诊合参客观化研究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560-6562.

[2]赵文,张佳,徐佳君等.四诊合参智能化发展现状及实现路径[J].中医杂志,2020,61(01):58-62+67.DOI:10.13288/j.11-2166/r.2020.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