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4570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自主、对话、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要方向。但由于教师们对学情把握、教材解读、课堂把控以及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同,导致课堂教学存在生搬硬套、强拉硬拽、忽视学生年龄特点与能力等弊端。文章提出“精心设计预习步骤,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注重引导动手作,增强学生深度体验;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实现知识深度运用。”三个教学策略,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打造更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氛围。
关键词:深度学习 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弗伦斯•马顿和罗杰•塞里欧提出的,他们在理论上全面阐述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们加强对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视。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准确把握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建深度学习的情境。同时,鼓励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情境中的新知识进行自主的构建,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层地思考、深入地探究。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相应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经过长时间的的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上总结了一套从预习、交流、展示到作业的深度学习策略:
一、精心设计预习步骤,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反复研读新课改后,我结合自己的课堂不断实践后,设计出五步预习法。课堂伊始,我会设置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迅速导入新课,接着布置当节课的预习任务,并限时完成。具体是下面五步:
(一)读
认真阅读课本。
(二)划
划出例题和练习题中的关键词句。
(三)做
认真、工整、大方地书写。
(四)检
重新阅读、思考、检查。
(五)结
总结课题、主要内容、思想方法、发现、提醒、疑问。
阅读能力是所有科目的基本功,数学也不例外。同学们在阅读的同时画出关键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及例题中的方法,还能保持专注。做补充完整例题中的空缺及做一做之类的练习题时,检查是不可或缺的步骤。最后总结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分别锻炼了孩子们的概括、探索、质疑能力。这一阶段教师不说一句话,但需要记录好孩子出现的亮点和典型问题。
在讲授人教版六上数学《比》这一课时,我结合学生们的年龄特点设计课题——有趣的比或者不服输就来“比”。学生们对主要内容立刻产生了兴趣,主动在书上划出了本节课重要内容,就像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的读、写法:如15:10,读作15比10;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比号、后项、比值;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再如,在教“圆”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汽车轮胎以及马路上的井盖图片,并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圆形而不能是正方形,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问题进行了深层思考,有的学生说如果汽车轮胎是方形,无法使车身平稳向前运行,会让人感到颠簸。有的学生说如果井盖是正方形在立起来之后很容易掉落下去。最后,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注重引导动手操作,增强学生深度体验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度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类的动手操作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逐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让学生会动手、会思考、会学习,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数学教学实践化,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具,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发现当堂课的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切身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进一步升华他们的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首先,准备了圆柱和圆锥两种容器和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两个容器之间的体积关系。其次,学生采用倒水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往圆锥里倒水,有的学生往圆柱里倒水,有的则负责进行记录。最后,学生们发现往圆柱里倒水一次,需要往圆锥里倒水三次,不仅发现了二者的体积关系,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深度体验。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把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基础上,精心地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自主地构建和深度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正确的答案,逐步获得相应的知识,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他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严格控制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无法解决就会直接放弃,如果问题过易,则对于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起不到丝毫的训练作用。
例如,在进行“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认知规律,结合这两个知识点的相似性进行整合教学。课始,发放导学案,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深入思考以下问题:1. 什么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3+4与4+3,15+20与20+15它们相同吗?为什么?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3. 你能用图形或字母来表示吗?你想给这种规律起个什么名称?4. 你还想提什么问题?经过课堂上的有效思考,学生踊跃回答:“3+4=4+3,因为3+4=7,4+3=7,它们的和相等”“我可以举很多例子,10+20=20+10,102+130=130+102,0+1=1+0等”“我觉得xx同学举的两个例子中,两个数都是任意的整数,我认为这两个数也可以是任意的小数,如:0.5+0.3=0.3+0.5,1.5+1.8=1.8+1.5等。”“我想用a+b=b+a或 + = + 来表示,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我想问:减法有没有这种规律?乘法呢?”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深入探究,学生自主发现了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规律,同时把交换律的使用范围拓展到小数(包括分数),实现了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增强深度体验的良效。
三、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实现知识深度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迁移和运用,教师就要密切地联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尽可能地为他们设计丰富的、贴近日常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讨论、并发现相关问题,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要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最终实现学生对旧知识的深度迁移以及对新知识的深度运用,从而提高他们深度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时,首先,我要求学生在组长的引领下购买铅笔,并做好购买记录。甲组:3根铅笔6元;乙组:4根铅笔8元;丙组:5根铅笔10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计算每根铅笔的价钱,并列出算式。甲组:6÷3=2;乙组:8÷4=2;丙组:10÷5=2。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们发现这三个式子的商一样,则说明比是一样的,不仅实现了对除法知识的深度迁移,而且也实现了对比知识的深度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侧重于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切实跟踪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创设进入到问题的情境,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自主探究,使深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坚持深度教学原则,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尽可能地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熟悉的深度学习情境,力求调动他们以往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层的思考和探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获得深度感悟,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运用,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冯莉秋.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有效策略——以《乘法分配率》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20(08):26-27.
[2]虞怡玲.深度学习之“问题”整合观——由“问”及“思”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9(Z3):15-18.
作者简介 刘志刚,男,1975年11月出生,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老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完成省级课题,区优秀教师,联系地址: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邮编:457000,电话:15839376646,电子信箱:9560933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