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卫生学校
一、对接“岗课赛证”,重构教学内容。病理学基础团队在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过程中,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融通“岗课赛证”,重构教学内容。基于护理专业重在实践的工作特点和护理人才“一专多能”的岗位需求,重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性,为临床课程及临床工作奠定基础。采取项目化教学法,结合护理技能大赛和1+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的实际需求,将大赛知识、技能需求与相应的课程内容、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共设计了四个教学项目,重构28个典型教学任务,旨在服务临床课程和护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践行三全育人。预设学习进度,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按周发布学习内容,以学习点为单位推进在线学习,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实时查阅成绩分布、参与度、作业测试情况。教师团队积极开发“可用、好用、实用”的教学素材,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多学科教师及医学专家共同构建教学任务。任务环节“引题”,注重职业素养渗透,学习环节“解题”,穿插真实或模拟的病例,互助环节“答题”,结合岗位技能发布研讨问题。
三、系统化设计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兼顾职业素养和技能。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病理学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实现价值引领的具体思政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教学全程,落实到目标设计、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评价等环节。立足“一课一目标”,从本校人物讲身边榜样,从本校故事讲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讲使命担当,将“尊重生命、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学习全过程,形成护理行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资源。
四、本模块以“探疾病奥秘、解发病原理”为学习主线,以“真实情境中体验式教学”为内容亮点,“尊重生命、职业精神”贯穿学习全过程,借助泛雅学习平台、希沃白板等信息化工具,形成了情境体验式第一课堂、社区志愿宣讲活动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核心素养,达成了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教学目标。
五、反思与诊改
(一)特色与创新
1.创设情境,案例教学
利用临床案例设置情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工作氛围,让护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系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以及应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实现学校实践与临床操作的对接,缩短了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护理意识。
2.角色体验,赛考合一
在案例教学、考核中,学生除了要扮演好护士的角色,还需要扮演病人的角色,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和职业素质。案例的不断变化和标准化病人的引入激发学生对“病人”的新鲜感,全身心地投入护士角色中, 全力以赴地操作每一个步骤,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提升沟通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爱伤观念,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
教学、练习、考核中采用团队合作方式探讨、学习,赛考合一,小组成绩即个人成绩,通过竞争提高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团队凝聚力,在不断的练习、考核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奋进、拼搏、创新的劳动精神。
3.思政无痕,立德无声
重视良好职业情感的渗透和培养,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爱意识、沟通能力,在规范的操作、案例的渗透、动画的演示、操作考核中培养学生的慎独意识,在反复实践、赛考合一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志愿活动中感悟护理职业规范,培养劳动精神。课堂上将专业防疫知识进行讲解、分享,体验一线白衣战士穿防护服的感受,将逆行武汉的校优秀毕业生请进课堂,讲述故事、指导操作,让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奉献与责任诠释家国担当的情怀,激发学生爱校爱专业的情感。
4.爱老护老,对接标准
授课过程中紧密对接 1+X 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补充、强调养老护理考核内容,强化安全护理、关爱老人意识。
5.平台助学,多元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也能全面反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元的评价方式持续激励学生学习,提升学习成绩。
突出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病理学基础》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包括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增值评价三部分,采用累计计分制,并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方面的社会能力成绩纳入考核体系,实行百分制。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多种评价途径,全面、客观、公正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评价。
(二)反思与改进
1.加大开放实训室力度
延长开放实训室时间,加强实验室管理,在有限的实训场地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技能练习。
2.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
继续加大智能设备、技术的投入,引入护理虚拟操作系统,丰富实训教学手段。
3.进一步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合作
与医院加强交流合作,制定更优化的临床见习方案;院校教师也要多参加临床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护理技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