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静脉留置针给药模式,将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8.6%,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留置针辅助给药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满足患儿治疗过程中多次给药的需求,减少了治疗过程中药物外渗发生率,对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输液、输血、静脉注射药物等治疗和监测过程中。儿童的血管较为脆弱和敏感,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对他们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了解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治疗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5:35,最小年龄1岁,最大8岁,平均(5.11±2.0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34:36,最小年龄1岁,最大9岁,平均(5.22±2.4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穿刺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格特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在手腕、手背、手臂或头部等位置进行。事先准备好所需的静脉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消毒剂、敷料和透明敷料。护理人员应正确洗手,并采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利用适当的技巧将针头进入静脉腔,一旦针头正确插入静脉,护理人员将固定针头,然后将输液管或药用注射器等连接到针头上。完成穿刺后,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穿刺部位的情况,确保没有出血、渗漏或其他并发症。
观察组实施静脉留置针给药模式,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位置,如手背、手臂或头部静脉。在留置针插入前,要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操作过程,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操作时护理人员要手持留置针,用无菌操作的手法快速、准确地插入静脉,插入时要观察患儿的反应,确保留置针正确定位。插入后,固定留置针,用透明敷料或透明固定贴剪成适当的大小,以固定留置针,避免摇晃和脱落。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留置针周围清洁和干燥,定期检查并更换敷料。每天检查留置针及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输液装置,更换输液瓶、输液管等。确保输液速度和量的准确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定期检查留置针通畅性,避免堵塞,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及时更换留置针,一般留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以免留置针使用时间过长引发感染。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数据比较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首次穿刺成功例数 | 穿刺成功率 |
对照组 | 70 | 58 | 82.9 |
观察组 | 70 | 69 | 98.6 |
t | 9.4715 | ||
P | <0.05 |
2.2两组患儿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药物外渗例数 | 外渗发生率 |
对照组 | 70 | 25 | 35.7 |
观察组 | 70 | 2 | 2.9 |
t | 10.2456 | ||
P | <0.05 |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70 | 25 | 25 | 20 | 71.4 |
观察组 | 70 | 55 | 13 | 2 | 97.1 |
X2 | 6.3179 | ||||
P | <0.05 |
3讨论
儿科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容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体格、静脉状况以及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对于儿童而言,由于他们的血管较小、较浅,血管容易收缩和移动,因此相对于成人来说,静脉穿刺的难度要高一些。儿科静脉穿刺难度大的原因通常与以下几点有关。年龄: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血管更细小,更难穿刺。脱水:儿童中脱水较为常见,脱水会使静脉收缩,增加穿刺难度。静脉状况:有些患者的静脉可能受到感染、血栓形成或静脉血管畸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血管难以穿刺。患者情绪状态:病急儿童可能会非常焦虑或害怕,这会导致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增加了穿刺的难度。操作者技术水平:对于没有经验或技术水平较低的操作者来说,儿科静脉穿刺难度会进一步增加
[1]。
普通静脉穿刺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失败率高: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新生儿、老年患者、血管脆弱的患者等,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可能较低。时间消耗:静脉穿刺需要医务人员在患者皮肤上寻找合适的静脉,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尝试,这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痛苦和不适:对于患者来说,静脉穿刺可能带来疼痛和不适感,尤其是对于特别敏感或容易焦虑的患者,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紧张感和痛苦。感染风险:静脉穿刺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但仍存在感染的风险。长时间留置静脉针或不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等,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血管损伤:在穿刺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选址不合理,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包括静脉破裂、出血、血肿等,并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穿刺点的限制:常规的静脉穿刺通常选取手部和前臂等易感触及的部位,而有时这些穿刺点可能因敏感肌肤、皮肤受损或其他问题难以使用。特殊患者群体困难: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群体,如肥胖患者、静脉条件差的患者、严重休克患者等,常规的静脉穿刺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针对常规静脉穿刺存在的弊端,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或者减轻以上问题。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有着许多优势,特别是在治疗和护理患者方面。一是静脉留置针用途较多,可以用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方便快捷,有效地给患者输送必要的药物和液体。还可以用于血液采集,包括常规血液检查、化验等,对于需要频繁血液检测的患者尤为重要。二是对于需要持续治疗或营养支持的患者,静脉留置针可以满足长期输液或输营养液的需要。三是通过留置静脉通路,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力等。四是对于需要频繁注射或输液的患者来说,通过静脉通路可以减少多次皮下注射带来的疼痛和不适。五是在急救、手术等场合,预先留置静脉通路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输液和药物治疗。六是有助于减少皮肤损伤,相比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对患者皮肤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感染风险,并且减少了频繁的注射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2]。
尽管静脉留置针有许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定期更换、严格的消毒操作、避免感染等风险,确保留置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留置静脉针之前,务必进行洗手,并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如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将留置部位彻底清洁和消毒。在留置静脉针之后,确保将其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使用固定带或透明敷料,以避免其移位或滑出。定期检查留置针的穿刺点和周围皮肤,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红肿、疼痛或渗出液体等异常情况。定期更换留置针,可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更换时,注意维持无菌操作。确保留置针通畅,避免阻塞或堵塞,定期冲洗管路或更换留置针。定期观察患者使用留置针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静脉炎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的留置针护理知识教育,包括如何保持留置针和周围皮肤清洁、注意观察并报告问题等。避免过度牵拉留置针或拉动留置针,以防止造成血管移位或出血。准确记录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并发症、更换时间等,并与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以确保留置针护理的协调性和连续性[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给药及其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8.6%,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操作和适当的护理措施对首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和药物外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操作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多次穿刺的需要。这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对穿刺过程更为敏感和不舒服。通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维持无菌操作,可以减少穿刺失败的次数,提高成功率。二是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操作和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当留置针穿刺成功、操作迅速、无痛或少痛时,家属会感到安心和满意[4]。此外,与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也可以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准确选择和固定留置针,以及正确的注药技巧,可以减少或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含浓度较高的药物、静脉营养液或化疗药物等,正确的留置针操作和护理措施对于确保药物输注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和预防药物外渗,儿科护理工作者应重视以下问题。掌握基本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技巧,并持续地进行培训和学习,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选择穿刺部位时,要根据年龄、体型和患儿的特殊情况进行考虑,选择适当的静脉。维持无菌操作,确保穿刺点的清洁,并按照相关的感染控制指南进行消毒和防护[5]。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回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切,并尽力缓解他们的担忧和焦虑感。注重固定留置针,避免过度牵拉或移位,以避免外渗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观察和检查留置针穿刺点和周围皮肤,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6]。
总而言之,静脉留置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避免给药过程中药物外渗问题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秀琳,姚洁,闫晓丽. 《儿科静脉治疗护理标准化操作程序》出版: 改良留置针固定技术在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12):2.
[2] 郭丽,胡梅英,黄琴. 基于微信平台追踪式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家庭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0):119-121,125.
[3] 刘赛珠, 苏芳. 改良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3):79-81.
[4] 石建华,袁迎丽,盛晓萍. 规范化安全质控干预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16):585-588.
[5] 郭妍妍.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2(23):22-24.
[6] 王雨晴,叶茹明,方继红,等. 儿科护士预防和处理静脉外渗/渗出知信行问卷调查[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2,17(6):46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