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分析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白文虎

邯郸市广平县中医医院,河北 邯郸 057650

【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有32例,研究组有32例,进行比较的是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间在治疗总有效率行比较上,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在并发症发生率行比较上,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为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提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确切的效果,具备选择和采纳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常规治疗

在糖尿病群体中,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病变易弥散等是本病的突出性病情特点,其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早期防治,积极控制病情发生,改善预后是临床提出的针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原则。现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三种,其中介入治疗复合微创治疗理念的要求,不仅修复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性成效。本文将本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现需要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

一般资料

.

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中的14例女,18例男,年龄取值42-75岁,中位值(57.4±3.8)岁;病程取值3-16年,中位值(8.6±1.5)年;研究组32例中的15例女,17例男,年龄取值43-76岁,中位值(58.3±3.7)岁;病程取值4-17年,中位值(8.5±1.4)年。进行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能展开此次比较。

.

.

方法

.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的是:日常生活中药严格控制饮食,遵照医嘱进行胰岛素注射,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溃疡部位应进行局部换药,加强清创治疗,根据药敏试验和分泌物培养结果,对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对于病人的下肢皮肤颜色变化、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要进行密切观察。研究组介入治疗的具体操作:通过DSA对病人双下肢或单下肢血管情况加以检查,予以Seldinger股动脉穿刺,通过5F单弯导管造影下肢动脉,确定病变部位。向病变部位插管,利用球囊对血管进行扩张,进行球囊扩张术和血管支架的操作,扩张良好者无需将支架放入,扩张效果较差者则需要将支架放入。术后2组均接受连续10d的抗凝治疗。

.

.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

统计2组呼吸衰竭、血压升高、动脉夹层等并发症发生率,再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其中坏疽完全愈合,肢体皮肤低温、麻木、跛行等临床症状全部转变为正常,评为显效的标准;坏疽面积缩小≥80%,皮肤低温、跛行、麻木等临床症状好转,评为有效的标准;病变部位无变化或病情持续性加重化,评为无效的标准。显效与有效在百分率相加后可计算出总有效率[2]。

.

.

统计学评析

.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的是2组得到的数据,其中用(%)行表示的是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能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临床疗效上2组的差异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8%与研究组的96.9%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明显,组间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 1 对比临床疗效上2组的差异[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2

1546.9

721.9

1031.3

2268.8

研究组(n=32

1959.4

1237.5

13.1

3196.9

x2

8.8919

P

0.0028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上2组的差异

2组并发症发生率行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具备着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 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上2组的差异[n(%)]

组别

血压升高

呼吸衰竭

动脉夹层

并发症

对照组(n=32

515.6

39.4

13.1

928.1

研究组(n=32

13.1

13.1

00.0

26.3

x2

5.3791

P

0.2037

3讨论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顾名思义是糖尿病患者才容易发生的病症,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在下肢远端静脉、腘静脉上最易发生,主要是因为血糖持续高水平的状态下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血管管腔发生狭窄后导致动脉闭塞。以局部细胞、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为主要临床表现,会降低代谢性循环,亦会引起痉挛,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3]。传统抗凝、扩血管、溶栓等药物治疗方式,可取得的效果有效,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虽然可对受阻血管血运进行改善,但病情发展或出现不适症状时需要反复进行操作,同样无法取得理想治疗效果。而介入治疗的提出和应用,其表现出的创伤小、适宜进行反复操作、出血量较小等优势备受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肯定[4]。该方法主要借助造影剂对阻塞部位和球囊支撑血管进行确定,再将伞状血管支架植入,通过对狭窄血管进行扩张,促使血运恢复正常,术后予以抗凝药物治疗或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可对肢体末端血运进行有效改善,加快溃疡面修复速度[5]。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间比较的是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介入治疗对提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确切的效果,具备选择和采纳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要先,宋太民.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7):124-125.

[2] 李金柱.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治疗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3):320-321.

[3] 高敏.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2):241-243.

[4] 刘一星.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临床对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8):177-178.

[5] 赵世强.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40(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