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长制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基于河长制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与实践

徐杨

320623196801082958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河道管理。期望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河流管理的复杂性,存在许多未知的因素,使得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难。现阶段,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期达到更高的管理效率,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关键词:河长制;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实践

引言

河流通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防洪工程,它能够有效地排出污染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沙漠化日益严重、土壤管控缺乏有效性以及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当前的流域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河流的管理,确保防洪措施的有效性,使河流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有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1研宄意义

河道管护工作覆盖上游下游、各行政区域、各行业,有的地方重河道开发轻保护,重治标轻治本,重当前轻长远,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对河流管理和保护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管护的实际成效。为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亟需全面推行河长制,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从制度上保障河流实现可持续管护,形成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站位敢于担当,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抓好落实,并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积极落实河长制,压紧压实水生态环境管理保护责任,促进江河湖泊可持续利用。

2基于河长制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与实践

2.1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水文环境、气候温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提前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勘查,并组织水利工程、生态学以及植物学等方面的专业学者,对护岸植被种类的选择进行全面讨论,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最终选出合适的植被,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同时,要优先选择绿色、多样的植被,采取梯次交叉的栽种方式,一旦植被出现问题,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多时间用来重新栽种和培养,进而保证植被的覆盖率。另外,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河岸植被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到位。同时,要安排专人对岸坡植被进行日常管理和后期维护。

2.2转换管理模式,构建生态管理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河流的管理,并且加强对生态管理的实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持续提升河流的治理效率。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重视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转向系统化的资源管理,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优化和协调,以及积极构建生态型的管理模式。通过综合性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可以改善景观格局、生态系统和区域资源的状况,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承担地方政府的职能,并由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承担主要责任。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部门,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我们的组织和执行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我们的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管理河流,我们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督与协调。为了确保防洪规划的顺利执行,我们必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并且认真贯彻执行。应当严厉禁止在河流流域内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项目。为了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合理运用先进的净化处理方式

生态循环防护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河流治理方式,它根据地质情况打造生态型河流污染处置系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原地展开净化,使得到有效净化处理的水源返回原生水体,以有效治理水污染。这种方式已在河道治理方面得到有效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在生态循环防护方式中,微生物、原生生物、后生生物等生物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生物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净化水源。同时,这些生物体也可以帮助修复水源环境,创造健康的水源生态环境,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生态循环防护方式的实施,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对治理方案进行细致地规划和设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监测、人工智能等,精准实施治理方案。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增强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公众对生态环保的积极参与,从而推动生态循环防护方式的普及和推广。

2.4预警系统

在河道堤防与涵闸工程管理中,预警系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作用在于及时警示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危险情况。这一系统结合了实时监测数据和智能决策支持,以确保管理者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降低风险和损失。预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实时监测数据。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和GIS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在这里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数据提供了有关堤防和涵闸的状态、气象条件、水位变化等重要信息。当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时,如地质变形、洪水或气象恶化,系统能够立刻识别并记录这些事件。基于数据的分析和算法用于实时监测数据的处理。这些算法通过比对实际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以检测出任何潜在的异常。一旦异常被识别,预警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同时也提供相关数据用于进一步分析。自动化的过程帮助管理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人为误差。另外,预警系统不仅提供警报,还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制定决策,包括紧急疏散、关闭涵闸、采取维修措施等。即时反应有助于减少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预警系统也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制定长期的预防策略。预防性的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潜在风险,确保河道堤防和涵闸的长期可持续性。

2.5做好河道治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管理工作

要建立完善的现场管理机制,优化各项施工管理制度,按照合同要求以及施工需求配备齐全的工作人员,详细划分各岗位职责,确保每位员工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实际施工中,各参建单位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全面落实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制度,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要将其纳入绩效考评,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员工进行物质或精神等方面的奖励。此外,在河道运行期,有关部门要做好养护管理,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河道淤积、护砌损坏等问题,从而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如果发现有往河道里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情况,要马上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上报,避免污染水源。

结语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河道管理工作中,积极分析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河道管理问题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为了更好地保护河流,我们应该改变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河流管理规定,打造生态城市,加强对河流保护的宣传,加强工程巡查,发展生态产业,并实施综合治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最佳的绩效,从而充分体现出其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卯.Y市J区河长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济南日报,2021(12):1-3.

[2]武雪.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21(06):11-12.

[3]杜毅贤.面向“河长制”的河道管理地图设计与实现[J].人民黄河,2019(05):90-92.

[4]北京市河道维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北京水利,2021(0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