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健康宣教

/ 1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健康宣教

苏承霞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  重庆江津  402260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问题所引发的肠道功能紊乱。那么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到底是什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护理?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了解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1.什么是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控制肠道功能的中枢或是周围神经结构受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脊髓损伤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种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消化、吸收以及排泄等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病因

(1)脊髓损伤:当脊髓受到损伤时,肠道神经传导通路可能会被破坏,导致肠道功能受损。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便秘、大便失禁、排便困难等症状出现。脊髓损伤通常发生在创伤性事件中,例如交通事故、跌落等。

(2)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肠道神经功能受损,引发肠道功能障碍。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肠道的运动、感觉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便秘、腹泻等症状出现。

(3)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可能对肠道神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二、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健康宣教

1.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泻药、促动力药以及抗胆碱能药等。泻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促进肠道蠕动;促动力药则用于促进肠道肌肉收缩,帮助患者排便;抗胆碱能药可以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方便、副作用较少等优点,然而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药物依赖等问题。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

(2)饮食调整:这是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过多摄入高脂、高糖食物。并且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饮食调整具有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但是该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并且需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样适用于轻中度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例如顽固性便秘或是大便失禁等,手术干预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结肠旷置术等。手术前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手术的风险较高,且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对于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该种治疗方式。

(4)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消化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患者可以选择生物反馈治疗,将平时不易察觉的一些生理活动通过特殊仪器,转化为一种可见信号,使患者了解并控制自己的身体功能,从而改善肠道功能;患者还可以选择电刺激治疗,利用电流的刺激,模拟正常的肠道蠕动,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排便和排气,调节内外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具体包括骶神经刺激、骶神经前根刺激、外周神经电刺激以及膀胱内电刺激等;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还可以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2.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日常护理

(1)制定合理饮食计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尤其是高纤维食物,不但可以预防便秘,还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建议患者每日摄入15克以上的纤维,同时要避免超过40克。但并非所有患者增加高纤维摄入后都能有所缓解,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因此也可以采取低纤维饮食减少该类患者的结肠转运时间。同时,要注意每日液体的摄入量相较于正常人,应多出500毫升左右。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患者首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最好在早晚用餐后半小时左右进行排便,此时胃结肠的反射最强,肠蠕动较快,有助于排便。其次,患者采取正确的排便姿势也十分重要。排便时,患者应当以蹲位或是坐位最佳,有利于通过腹压和重力作用将大便排出。对于不能采取这两种排便方式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左侧卧位。

(3)适当运动: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功能,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例如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同时,患者还要避免长时间坐卧,适当起身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肠道蠕动。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必须提高自身治疗依从性,谨遵医嘱,通过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全面的康复指导,使自身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