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7
/ 2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杨晓娟

身份证号码:640321198402161565

摘要:水利工程规范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秩序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而制定、修改和实施规章制度的过程。本文旨在构建水利工程规范管理的理论体系。强调体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水利工程管理可通过规章制度、技术标准、流程等方式有组织地进行,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的标准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行业改革发展的支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工程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年代不同、设计标准不一、工程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加之部分水利工程未实施标准化管理,导致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因此,推行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为研究对象,提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方式。

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总体要求、基本理论、技术方法。总体要求明确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基本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而技术方法则是实际应用的操作手册,用于指导具体的标准化管理实践。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与运用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效益,确保其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方式

2.1总体要求

水利工程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包括一系列基本原则,第一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包括输水管道体制改革,旨在为水利工程规范管理创造更有利的环境。这一改革意味着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现有的管理做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确保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能够与社会和经济的要求保持一致。在实践中,这将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环境。其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避免盲目追求速度或过于保守,而是要根据当地情况有计划地推进标准化管理,确保其适应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管理需求,强调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各地特有的挑战和机遇。这有助于确保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其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这一原则体现了政府在引导和推动标准化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政府主导意味着政府部门在标准化管理中发挥着引导和监管的作用,确保管理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并充分发挥其决策和资源配置的职能。政府主导还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协调合作,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与政府主导相辅相成的是市场推动。市场机制在标准化管理中的作用是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包括企业、社会公众等。市场推动可以通过完善投入机制,如奖励机制、资金支持等,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让他们积极参与标准化管理的过程。这有助于将管理工作更加市场化,使其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原则的结合,强调了公共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政府在标准化管理中的引导和监管作用为市场提供了秩序和保障,同时市场推动也激发了管理工作的活力和创新性。这一原则的贯彻有助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实施管理

(1)健全管理机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建立是实施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以管维分离为原则,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资金。目前,各级水利(水务)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管养分离、管养到位”的要求,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队伍。(2)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各市、县(区)要尽快确定辖区内水利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工程管护单位和人员。对无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水利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指定专人负责管护工作;对有明确主管部门、工程管护单位的水利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确定具体管护单位。对有明确主管部门的水利工程,按照《水法》《防洪法》和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责;对无主管部门或无明确管护单位的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有关单位或机构作为具体管护单位,并明确管护职责。

2.3强化管理设施

1)加快水毁修复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要加快推进水毁修复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在建水利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程序,明确施工标准,确保质量。要积极探索建立“建、管、用”一体的运行管理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业主、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2]

2.4加强运行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运行、检查维护、考核、奖惩制度,规范水利工程管理。2)完善设施设备。维护各类工程设施,记录运行情况;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修。3)加强巡查检查。建立健全巡查检查制度,加强巡查检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工程的安全隐患。4)落实安全度汛措施。严格落实工程防汛责任制,健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工程防洪抢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各类水利工程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完整性。

2.5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积极推动地方改善水利工程管理条件,完善人员选拔用人机制,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基层水管单位队伍。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水利行业协会等专业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面向不同层级、特别是面向基层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推行工程巡查、闸门操作等关键岗位“不培训不上岗”制度。加强水利安全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及时掌握工程安全性状。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水利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大中型水利运行管理监督平台并持续优化完善全国水利基础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水利安全状况,切实提升水利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

2.6强化考核评估

强化考核评估是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的有效手段。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组织对工程管理标准化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纳入相关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指标,加强日常监管,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工程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化考核办法或评分标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3]

结束语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工作。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实现安全、经济效益和环境的平衡。通过总体要求、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有机结合,这一体系为水利工程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效益、确保安全和环境整洁美观。

参考文献:

[1]卜庆生,张芝光.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156-157

[2]杨启超.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12):83.

[3]黄芳芳,董翔.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问题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1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