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基于项目式学习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

陈曲云

深圳市南山区桃花园幼儿园  深圳南山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

育界重点关注并广泛热议的话题,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具备创造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素养。如  幼儿的深度学习以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值得我们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讨。项目式学习是实施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本文以如何运用项目式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为研究目标,对项目式学习的流程进行阐述,旨在为项目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 幼儿教育

引言

核心素养亦称“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1]。核心素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强调对真实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沟通协助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探究形式,即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吸引人的、复杂的问题/话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关键知识和技能。[2]。

项目式学习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符合现今前沿教育的评估标准[3]。在学前教育阶段运用项目式学习开展探究活动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1.确定核心知识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需要关注幼儿能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可以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1世纪的核心素养》以及幼儿各领域的核心经验来确定适合的关键概念,关键能力和学习素养。

2.提出驱动性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会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它通常来自幼儿的真实世界和实际生活,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

(1)真实性:强调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创造真实的作品,解决真实的问题。

(2)挑战性:能激发幼儿挑战的欲望,并能引发幼儿高阶思维和持续探究。

3)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4)可行性:要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在一时间内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通过学习探究是可以解决问题

3.对驱动性问题展开深入、持续的探究

项目开展的过程就是回答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为回答这个驱动问题,儿童需要学习核心的学科知识技能,调动高阶思维和重要的学习品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 公开展示项目成果

项目式学习会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公开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5.多元化的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注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和评估方式的多元化。

二、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项目探究主题

    项目式学习强调与真实世界的连接,项目的主题往往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在筛选项目探究主题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幼儿的生活经验

像玩具、水果等是他们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内容,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适合开展的项目主题。

  1. 新闻热点话题

引入热点话题可以激发幼儿对实事热点的深入思考,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多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内容,如:神舟飞船发射、垃圾分类、台风到来、体育盛会等都可以作为项目探究的来源。

  1. 当地事件

如:当地有名的景点建筑、特色的节日习俗、特有的动植物等均可产生项目的主题。

  1. 当下时令节气

如元宵、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及节气等。

(二)运用四阶段,深入开展项目学习

我们在进行项目实施时按照项目规划、项目启动、项目探究和项目展示这四个阶段来进行,接下来,笔者将借助不同的案例来介绍我园项目开展的具体流程。

1.项目规划

这是项目开展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规划需要确定项目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目标、设计驱动性问题、预设大致的学习时长、制定具体的项目日历,思考项目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2.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是一个深入并周密的学习周期的开始[5]。我们可以通过启动事件提出有挑战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幼儿关于特定项目主题的探究兴趣,带领幼儿进入项目开始探究的过程。

启动事件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读绘本、看视频、组织讨论、采访、幼儿实地考察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在不同的启动事件当中通过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关于本次项目的经验、困难或者是好奇的问题,然后形成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比如:在大班“有趣的汉字”的项目中,我们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是“汉字是怎么来的?”可以通过看《二十四个字》的动画短片、阅读《仓颉造字》的绘本,或者是带孩子到博物馆观看一场关于汉字演变的展览等形式来激发幼儿开启探究汉字的欲望。

3.项目探究

幼儿围绕驱动性问题将进行一系列全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

个不断提出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建构知识和迭代作品等阶段。

比如,在中班项目“蘑菇成长记”中,孩子们随着探究的推进,从一开始提出问题“为什么草地上会长蘑菇?”到问题升级为“哪些蘑菇可以吃?”、“如何种植蘑菇?”,这是幼儿建构知识的阶段,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不同种类的蘑菇、和蘑菇的生长过程后,聚焦到“如何给蘑菇搭棚架?”。在给蘑菇搭棚架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反复尝试又出现了一连串的子问题,如棚架空间小,蘑菇生长受限、浇水不便利;棚架不牢固,难以支撑塑料网,容易倒等。“如何制作美观又方便浇水的蘑菇棚呢?”……这些子问题促使幼儿能够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究,不断优化迭代自己的作品。  

4.项目展示

这是项目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通过展览或交流等方式来

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决定展览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受邀的观众,思考展览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空间摆放、作品讲解等内容。公开展示项目成果不仅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项目探究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还可以促进高质量的作品,幼儿的演讲、策划、反思等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整合家园社资源,扩大学习圈

    项目学习重视家园合作,倡导资源的整合。教师可以巧妙地调动家长和社区等外部力量来为班级的项目学习助力,扩大学习圈。如在“蘑菇成长记”项目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有关蘑菇的美食,家长组织班级幼儿外出参观蘑菇棚的实践活动;在开展“骑车安全我知道”的项目时,孩子们可以带着自己制作的宣传手牌、拍摄的视频短片到社区进行公开宣传;还可以邀请和项目相关的某个领域的专家来园进行专业的指导交流。

(四)注重多元评估,提高项目质量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对幼儿进行多元的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促进幼儿更加专注投入的学习。如,孩子在了解了蘑菇的不同类型以及生长过程后,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来了解幼儿对蘑菇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通过观察迭代的作品来评估幼儿的各项能力否有提升;在进行项目展览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评价表,邀请幼儿的同伴、家长、专家等不同的主体对幼儿的作品、讲解、团队合作等情况进行评价。

结语

项目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在实践运用时需注意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特征,按照项目开展的流程和策略进行科学的设计,过程中注意多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通过整合家园社资源、多元评估等方式有效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9

[2]钱旭升. 论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9):68-74.

[3]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000(009):029.

[4]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000(009):095-096

[5]苏西·博斯 简·克劳斯,著 PBL项目制学习[M]. 来赟,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