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意向造就建筑形态与空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建筑意向造就建筑形态与空间”

苏匹夫

(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

关键词:建筑意向;造就;建筑形态与空间;

摘要:

建筑意向是人们对建筑的一种理解、愿望和需求,是抽象的;而形态与空间是具体的,通过形态与空间的几何形状、物理尺度、材料建构、光与影等的运用可以用身体所感知与体验。

设计者将各种要素通过意译的,直译的, 比喻的,隐喻的手法将建筑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形态与空间。造就了建筑各种形态与空间;

以下通过我个人的对建筑意向与建筑形态与空间之间关系的理解及所设计的建筑工程实例,阐述在这方面的想法。

一. “建筑意向”的概念

任何一栋建筑应有自己的“建筑意向”,如同人灵魂。建筑师赋予它生命之开始,就要求赋予它“建筑的灵魂”。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过“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域有关,而且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及人文背景。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

建筑意向通常由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共同相互影响作用产生。

建筑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建筑功能需求)和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业主和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的一种想法和愿景。是人们对建筑的一种理解、愿望和需求,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是抽象的。

二. “建筑形态与空间”的定义

建筑形态与空间是具体的。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形态与空间的几何形状、物理尺度、材料建构、光与影等的运用,将创作者对建筑意向的理解与感受具象化,同时可以被其它个体或群体的身体所感知与体验。

例如“天圆地方”中的“圆”与“方”可以视做一种意向,那么“圆形”与“方形”的是一种建筑形态与空间。“圆”与“方”是概念层面的,是抽象的。而“圆形”与“方形”是表达这种抽象的意向的具体化形态与空间。

三. 如何实现建筑意向造就建筑形态与空间。

如何实现由抽象的建筑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形态与空间呢?

例如“天圆地方”中的“圆”与“方”可以视做一种意向,那么“圆形”与“方形”的是一种建筑形态与空间。“圆”与“方”是概念层面的,是抽象的。而“圆形”与“方形”是表达这种抽象的意向的具体化形态与空间。这是一种直译的的手法。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创造者和业主共同通过建筑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将各种要素通过直译的、意译的、比喻的、隐喻的、解构重组的手法;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将建筑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形态与空间,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四.工程实例

1. “北京利达集团大厦”

ok-eok8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利达电子有限公司二期建筑,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31#街区,位于荣京东街与东环北路交叉口。一期建筑约1205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二期建筑为办公及车间综合体。建筑层数为四层,局部五层,建筑主体高度22.80米,局部高度26.55米。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70平方米。

1.2建筑意向:

我们服务的业主是北京利达永信电子有限公司,主营消防器材、电子配件、水处理设备。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联想到“电子”“科技”“水”“火”等元素,但始终不好确定具体想法,直至某天看到了“水晶钻石”,它晶莹剔透,含有水之情,四面切割,有“高科技”之意。经过与业主沟通形成“水晶钻石”与“水晶水滴”两大建筑意向。

1.3建筑形态与空间:

当“水晶钻石”与“水晶水滴”两大建筑意向确定后,根据建筑的功能布置及平立面尺度分析,运用直译的、隐喻的手法将建筑意向具体化为锥形和三角形的形态与空间。

我们用深兰色单反射玻璃制作的“水晶钻石”,内部为一个大的会议室,做为一、二期建筑的连接体,将建筑自然分开。在二期建筑正面采用倾斜玻璃幕,重复“高科技” 切割钻石体面的元素。在钻石的下部,二期建筑重复

一期建筑设计中用的水平线条;将二期建筑的格栅女儿墙补充到一期建筑女儿墙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呼应。

在入口关系上,钻石体之下自然形成入口,但在设计上,不采用高台阶,大雨蓬等手法突出它,仍利用一期的主入口出入建筑,这样保持了院区大门与建筑入口的关系。

在选材上,我们尽量采用与一期一致的材料,从铝板到玻璃幕墙,从颜色到造型,做到新旧建筑和谐统一。

整个建筑一期与二期是整体统一,又有变化。连接处一颗硕大的水晶钻石,如天外来物般镶嵌在两块石缝之间。

设计师与业主在设计之初所共同设想的“水晶钻石”与“水晶水滴”建筑意向得到完美的体现。

2.“北京工商大学活动中心”

2.1工程概况:

北京工商大学活动中心位北京良乡区,其东侧为一期已建成学生宿舍,南侧为规划运动场地,东南为新建教学区。

总用地面积6895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88915平方米;

项目含活动中心与食堂两个功能体块。

2.2建筑意向:

这是一栋学校建筑。建筑意向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几个人在大树的遮荫下,围坐在传道士身边倾听他布道讲经,日子久了,人慢慢多了起来,这也许是学校的雏形。同时也源于大家对学校的记忆:课桌上叠放的书本、挺拔的银杏、路上美丽落叶等印象。

2.3建筑形态与空间

通过对建筑功能及所处环境的分析,得出建筑整体形态为扁平的、弧形的。空间应该是丰富的、变化的。

设想如果平面是自由的,可扭曲错落的。把建筑想象成一棵树,每层平面是树的叶片,那么从树下向上仰望会看到被阳光勾勒的叶片,每片叶子是错落的,自由的。每层平面也不防相互错落,本身平面的轮廓线将丰富多彩,会产生一些奇妙的露台。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美丽而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由平面通过高度生成的立面轮廓线因平面的错落而生动起来,不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丰富的,多变的。同时也人联想到叠放的错落书本,突出学校建筑的特色。立面墙体因平面前后关系而发生凹凸变化加深了建筑形体的空间感。

通过对平面的架空、错落、扭曲等手法,使建筑的空间以一种不明确的形式相互融合,使建筑本身立面轮廓线随每层平面的变化而变化,也随角度视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丰富变化轮廓线条。在局部以“绿色”、“生长”为主题,进行了立面的细部处理,反映出生态、自然、可持续的校园发展理念。

建筑意向中的叠放的书本、错落的银杏树叶这些意向与感受,在建筑的形态与空间得到完美的隐喻

三.结束语: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过“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域有关,而且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及人文背景。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

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满足人们安全与庇佑的同时,也融入了人们更多的情感和愿望。设计师亦将对于社会的真实情感,对建筑意向的理解也真实的反映在建筑当中,将抽象的意向具体化为各式各样建筑形态与空间,让每一个遇见的人去体会它真实的意义与情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