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二中: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一个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目前,我们身处一个多媒介时代,“跨媒介”是学生们真实的生活情景和学习情景。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介灵活地运用其中,开拓一些新的教学小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但跨媒介阅读也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体验和日常观察来谈谈语文跨媒介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利弊。
关键词:语文教学、跨媒介阅读
引言
何为媒介?一般而言,媒介指书籍、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它们都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不同的媒介有着各自的语言特征和优势。“跨媒介”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相互联系,这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特点,能够阅读与理解不同媒介呈现出的信息,并且利用各个媒介的优势进行表达和交流,学会跨媒介学习。
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跨媒介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的欢迎。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利用多媒介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极大吸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意愿。
跨媒介阅读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教师和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跨媒介阅读的新机遇
首先,跨媒介阅读使学生从单一的“文字语言”媒介视角时代走向了一个“文字语言”“图片语言”“音频语言”“影像语言”等多媒介的融合时代,多媒介的交流与互动赋予了语言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文章内容,促进语文知识的积累。
例如,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我们可以基于教材对文本进行语言品味、画面想象和情感分析;可以播放名家配乐朗读的音频,帮助学生感知情感;可以通过图片放映、视频观看徐志摩笔下的剑桥美景;可以通过现当代文学史的资料了解新月诗派和徐志摩;还可以找介绍徐志摩和林徽因爱恨情仇的短视频,吸引学生兴趣,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等等。不同的媒介视角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感悟契机,也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与震撼,使此诗显示出“多元化”的意义和魅力。
其次,跨媒介阅读给学生带来了超越课堂的真实生活情境。当下,教育界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要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因为真实情境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的生活意义。如何建构真实生活情境?跨媒介阅读就提供了这种建构的可能:通过各种媒介平台的选择、整合、展示和交流互动,通过多重信息的呈现和比较,通过多种角度的判断和启发,学生可以从中品味出不同的“真实”的味道。例如,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熟悉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短视频平台应用到教学中,将极大地创建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实。
目前,大部分课文离学生的距离遥远,要想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可采用跨媒介阅读方式。例如:在上《鸿门宴》一课时,可以将这篇传统文言文与微信“朋友圈”进行一次“融合”。《鸿门宴》一文中出场人物多,每个人物又有各自的特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教师可设定一个活动——请学生们在充分研读选文后,选定其中一个人物身份(项羽、刘邦、曹无伤、张良、项庄、樊哙等),设定场景分别为鸿门宴前、鸿门宴中、鸿门宴后,综合运用朋友圈功能(如表情包、设置对谁可见、配图等),发布至少一条“朋友圈”,要求朋友圈的内容需要符合文本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特点。将网络媒介形式与传统的史传人物相碰撞,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跨媒介阅读可为整本书阅读助力。以《乡土中国》“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为例,学生在熟读纸质文本的基础上,可进行合理分工,利用媒介工具搜集信息,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形成研究成果,上传到班级群,并进行交流互动;教师监控各组学习进程,通过媒介工具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并根据特定的评分细则对各组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就不仅可以对整本书进行有效阅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师生成长。
总之,跨媒介阅读以其多元化的形式、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表达交流的意愿,更好地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二、跨媒介阅读的困境
跨媒介阅读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利处,但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跨媒介的存在未必一定是助力。
首先,跨媒介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积累知识,但是跨媒介阅读内容本身存在多种理解,甚至出现矛盾,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较大干扰,让学生陷入迷茫和无措。
其次,跨媒介阅读的内容不好把控。在传统的纸质媒介学习时代,学习内容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重重把关,纳入教材的内容往往都是精品,所传递的价值观是清晰且积极健康的。跨媒介阅读让学生接收到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多样化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收到阻力。例如:当下流行的网络媒介信息,存在很多虚假甚至不良信息,带来了一些消极、灰色的元素,这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后,跨媒介阅读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主性。跨媒介阅读可以让学生时时刻刻接收到他人的信息,而且在网络媒介时代,信息的交流互动性极强,学生很可能出现人云亦云,迷失在他人的见解中,很难形成自己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被动接收相关信息的习惯,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反而加大了对文本理解的难度,不利于自身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困境的路径探索
语文跨媒介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困境,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寻求解决困境的路径,让跨媒介阅读真正为语文学习带来便捷和高效。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信息是否可信、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等角度去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降低学生被不良信息误导的概率。同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媒介的优劣,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将其合理地纳入阅读教学,并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获取信息、表达交流。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应自觉主动的观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阅读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跨媒介阅读中要重视自己的心得体会,切勿人云亦云,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后,师生之间要相互关注和倾听。在跨媒介阅读中,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借助各种媒介进行探索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出现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引导、示范和评价,有效避免学生在跨媒介阅读时缺乏督促和管理。
最后,学校和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好跨媒介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和家庭要创造跨媒介阅读的环境,补全相关硬件设施;还应根据各自的教育特点构建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根据媒介特点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评价学生的阅读收获等等,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结语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跨媒介”既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情境,也是其不可避免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各种媒介手段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介进行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8.
[2]高殿银.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文学的跨媒介传播研究[J].编辑学刊,2020(1):107-111.
[3]毛刚飞.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几点思考[J].语文学习,2018(5):22-26.
[4]秦彩云.探索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2(3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