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 830017
【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到我院就医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平衡的方法分成了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儿,参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更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当中,行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提倡。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临床价值;
儿科在临床当中属于特殊的人群,小儿的认知以及发育功能尚未成熟,也将儿科称之为哑科,因此对于患儿发生疾病后,提供护理干预期间,应由患儿的家属协同护理,但如何有效的与患儿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十分重要[1],本文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当中的价值进行讨论,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100例,时间范围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5.21±0.54岁,女性患儿46例,男性患儿54例,分析所有患儿的基础资料,显示结果P>0.05,可以进行研究。
纳入条件:所有患儿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患儿精神健康;无影响本次研究的重大脏器疾病;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条件:患儿临床资料不全;精神疾病;合并重大脏器疾病;对本次研究存疑;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的护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实验组患儿提供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模式,具体包括:1、护理人员为患儿提供护理的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面带笑容的为患儿提供护理,坚持得体且大方的手势,减少频繁改变患儿体位的情况,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患儿造成过大的刺激对患儿的休息造成影响,关注儿童的日常活动,提高患儿的愉悦感,使得患儿感受到被重视,为护理营造更舒适的氛围[2]。2、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有肢体接触时,应通过抚摸、逗笑或者拥抱的方式,提高患儿的接受度,若患者出现不适时,通过触摸患儿的头部,了解患儿是否出现了发烧,或者疼痛等症状,通拥抱或者拉手的方式鼓励患儿,让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和爱护[3]。3、护理过程中应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熟练的完成每一步护理流程,表现相对更为大方、流利,为患儿输液时,应控制好角度,提高其舒适度,控制好穿刺的手法、力度,减轻患儿的疼痛。4、为患儿营造温度适宜的病房环境,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调整好室内的光线,确保光线更为柔和,沟通期间应选择更为恰当的距离,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出现紧张或者焦虑的情况。通过患儿的眼神、情绪来了解患儿的心理情绪,明确患儿的内心反应。5、眼神的肯定,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护理人员为患儿护理期间,通过眼神的沟通,让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诚意,通过有效的眼神接触,让患儿感受到鼓励,也让患儿家属感受到亲密[4]。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计数用n%表示,检验通过X²。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符合统计学研究。
2 结果
2.1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n(%)] | |||||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参照组 | 50 | 38(76.00%) | 7(14.00%) | 5(10.00%) | 45(90.00%) |
实验组 | 50 | 46(92.00%) | 4(8.00%) | 0(0.00%) | 50(100.00%) |
P | - | - | - | - | <0.05 |
2.2实验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更高,p<0.05。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n(%)] | |||||
组别 | 例数 | 完全依从 | 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率 |
参照组 | 50 | 32(64.00%) | 12(24.00%) | 6(12.00%) | 44(88.00%) |
实验组 | 50 | 44(88.00%) | 4(8.00%) | 2(4.00%) | 48(96.00%) |
P | - | - | - | - | <0.05 |
3 讨论
儿童在临床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以及系统并未发育成熟,出现各类疾病的机率较高,对患儿的身体机能发展以及正常的心理状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患儿发病就医期间,与护理人员接触较多,而护理人员的态度对患儿的影响最大,这也说明良好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使得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得到提升。有研究发现,与患儿沟通期间有效的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缓解患儿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效的开展肢体语言沟通,作为患儿在治疗和护理期间的辅助措施,减轻了患儿的恐惧,对护理人员的误解,使得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提升,继而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5]。
护理人员通过抚摸接触患儿,微笑沟通的方式完成对患儿的护理,患儿的接受度更高,患儿家属也更愿意接受,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儿的重视,良好的肢体语言沟通也诱导患儿建立良好的配合治疗的护理心理,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儿疾病复发的机率,为患儿的预后和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肢体语言沟通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相对更为细致,服务的更为周全,缓解了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之间的紧张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儿护理期间提供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模式,使得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得到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孔杭华.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8):4.
[2]籍欣欣.小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62):1.
[3]张守凤,郭希玲.肢体语言沟通用于小儿护理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学报, 2019(S2):2.
[4]李阳茜.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8):3.
[5]黄娇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及满意度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