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

姜建琴

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江苏南通 226100

摘要:学问学问,学贵有问。问题是思维的源头,良好的能力从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应以问题链为纽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有着高品质的课堂问题链设计。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语文问题链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

引言

现代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问题链导学,可以从传统形式下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任务、课堂问题,均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一、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自问自答,形式化的问题教学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整堂课充斥着教师琐碎的讲解和自问自答式的形式化问题教学。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材,习惯于传统的结论性教学,即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少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预设化问题教学

部分新课改的公开课,为体现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往往是老师将课前预设的问题一个个地抛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作答。这种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活跃,时间安排精准。面对预设化的问题教学,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难道就没有课堂生成了吗?教师的教学智慧难道就体现在预设问题和引导回答上,而不是反映在达成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吗?

(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讨论化问题教学

为贯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理念,语文课堂一度流行讨论化问题教学,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讨论的问题是谁的?若是教师提出的,其实质就跟形式化问题教学很相似,只不过中间加了学生讨论这一环节。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则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但学生生成的问题是否都具有讨论价值,讨论是否一定能有效、高效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

二、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的原则

(一)教师设疑要“新”

新,即新颖性,创新性。只有提出有创意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要有充分的准备,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释疑点的问题。其次,抓住契机,适时提问也非常重要。最精典的提问往往诞生于转瞬即逝的课堂。一个高明的教者,决不会放过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二)教师提问要有“度”

这里所指的“度”应该包含提问的难度,深度,跨度和角度。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文章,乃至整个单元来进行问题设计。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让学生受到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同时注意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语文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普遍意义,通过问题的解答使所有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受益。二是把握好理解性问题与识记性问题的关系。课堂是启发学生思维的绝佳场所,理解性永远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对于识记性的问题要少问,对于答“是”和“不是”的问题应不问。

(三)提问设计要“巧”

“巧”即巧妙,容易被学生接受。首先,提问变直为曲才能引人入胜。课堂提问一味的直来直去,会变得索然无味。如果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诱使学生开动脑筋,并能体会“跳一跳才能摘到桃”的愉悦之感。其次,提问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读好文章就是与名人交流。例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这样的发散式提问,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

三、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深入文本,找准切入点来设计问题,以求深入浅出

例如,在《背影》教学中,笔者首先根据课本上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其次,根据课文前面预习中“本文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阅读时要注意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最后,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部分: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根据上述三点教材要求,笔者深入文本,以“祸”与“踌躇”为切入点来设计问题。问题一:文中第2段“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说说家中有哪些“祸”?问题二:文中第4段“颇踌躇了一会”,“父亲”为什么踌躇?这两个问题都为学生深刻理解“背影”含义做铺垫,从而感知“父爱”,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依据学生实情,提炼文本,综合质疑点来设计问题,以求事半功倍

例如,在《回忆鲁迅先生》教学中,考虑到文中时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鲁迅和当时的社会都不甚了解;而且整篇文章的笔法很舒散,文章回忆的几件事情之间没有关联。本文所在的单元教学目标有“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依据学生实情,我提炼文本,抓住鲁迅先生的典型动作来挖掘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综合质疑点设计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经常坐着并爱吸烟、爱笑?笔者提示学生把主问题分解为“什么时候坐?为什么坐?坐多长时间?什么时候不坐?为什么吸烟?为什么笑?”给阅读空间多一点思考。

(三)教师要关注课堂氛围,以生为本,寻找闪光点来设计问题,以求答疑解惑

例如,在教学《一棵小桃树》时,有学生说文章多次出现“我的小桃树”这一称呼,感觉题目改为《我的小桃树》更好,笔者抓住这个闪关点,顺势让学生讨论那个题目更合适。学生激烈讨论后,认为行文中用“我的”使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本文托物言志,揭示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用“一棵”更具普遍性,更有哲理性。

(四)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完成自学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语文问题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课堂问题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能力水平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任务式、问题式教学,均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结合任务、问题来完成主动式学习。在此种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并且,以"问"促"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指明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对学生自学能力、习惯的培养均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问题链设计,深化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同时,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以针对性的问题提出为切入点,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和善学的智力宝库。

参考文献

[1]沈敏健.初中语文课堂问题链的设计及推进策略.教育学,2023-04.

[2]钱惠娟.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问题链导学研究.教育学,2023-04.

[3]缑丽娟.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教育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