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李英英 刘家宾 李辉   通讯作者:卢国强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邮编:20172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于我院就诊及本区部分养老机构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3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Hachinski缺血量表、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生命质量-AD(QOL-AD)评分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调查。。结果:BPSD的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66.23%)、攻击行为(53.25%)、日夜节律紊乱(51.95%)、偏执和妄想(50.65%)为多见。而情感障碍(20.78%)、焦虑和恐惧(11.69%)、幻觉(12.99%)偏少;中度BPSD患者ADL评分、QOL-AD评分均显著低于轻度,且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呈逐层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不仅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还会导致一系列行为表现,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生活质量;相关性

老年期痴呆(BPSD)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的精神行为异常,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随着病情进展,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抑郁、焦虑、冲动控制障碍等。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家庭、社会造成负担。本文笔者为进一步探究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随机抽取了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及本区部分养老机构老年痴呆(BPSD)患者中的308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于我院诊治及本区部分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中抽取的308例患者。男性:女性为88:220,他们的年龄区间为66~95岁,平均年龄为75.86±9.23。本研究已征得患者家属同意。

1.2方法

使用Hachinski缺血量表评估308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类型,Hachinski缺血量表又称缺血指数量表,是一种用于鉴别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工具。总分为18分,评分越高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越大。得分≥7分:属于血管性痴呆;得分≤4分:属于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经评估本研究308例中252例患者评分≤4分,属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并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生命质量-AD(QOL-AD)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调查。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观察指标

指标一:B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分析及行为表现分析: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308例患者痴呆严重程度,:目前国际及我国研究显示MMSE≥27分为正常,21-26分为轻度痴呆,20-10分为中度痴呆,<10分为重度痴呆,需注意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范围有所调整,凡总分等于或低于以下范围即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初中及以上组24分,得分越低说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并使用BEHAVE-AD量表评估不同程度患者行为症状发生情况:BEHAVE-AD量表由11个不同的行为项目组成,包括偏执妄想状态,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等。

指标二:ADL量表评分:100分:独立,75-95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重度依赖,0-20分:完全依赖[2-3]

指标三:QOL-AD评分:包括了13个条目,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精力状况、心境、生活处境、记忆、家庭情况、朋友状况、个人总体状况等。每个条目都有四个等级,从差到非常好,分别计1~4分。总分为13~52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8.0进行数据处理,参考数据:“均数±标准差”、“[n(%)]”,分别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界值定为ɑ=0.05。

2.结果

2.1B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行为表现分析

BPSD的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66.23%)、攻击行为(53.25%)、日夜节律紊乱(51.95%)、偏执和妄想(50.65%)为多见。而情感障碍(20.78%)、焦虑和恐惧(11.69%)、幻觉(12.99%)偏少。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表1B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行为表现分析

精神行为表现

轻度(例)

中度(例)

重度(例)

合计

n(%)

偏执和妄想

30

51

75

156(50.65)

幻觉

9

11

20

40(12.99)

行为紊乱

10

66

128

204(66.23)

攻击行为

14

37

113

164(53.25)

日夜节律紊乱

18

40

102

160(51.95)

情感障碍

1

3

12

16(20.78)

焦虑和恐惧

0

2

7

9(11.69)

2.2BPSD患者ADL、QOL-AD评分比较

中度BPSD患者ADL评分、QOL-AD评分均显著低于轻度,且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呈逐层递减的趋势(P<0.05)。具体数据分析比较见表2:

表2BPSD患者ADL、QOL-AD评分比较

组别

ADL评分(分)

QOL-AD评分(分)

轻度

61.21±1.26

44.19±1.21

中度

53.69±1.62

37.24±1.07

重度

42.85±1.27

22.34±1.95

P

<0.05

<0.05

3.讨论

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和路易体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老年期痴呆是一种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80岁以上达到峰值,且随着患者病程进展而逐渐增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紧密关联。首先,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会导致诸多认知障碍。其次,患者的行为能力也会下降,如活动减少、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无法管理自己的行为等。这些行为表现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认知功能减退使得患者难以进行日常活动,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其次,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导致社交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心理压力。此外,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患者依赖他人,进一步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对于老年期痴呆患者,需要评估其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下降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同时应综合评估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表现,当发现老年期痴呆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症状时,应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精神行为表现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差。因此在评估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时需要结合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较低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可考虑进行相应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期痴呆会导致一系列行为表现,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了解BPSD患者行为表现,探索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制定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梁凌,黄镇河,陈维.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04):740-742.

[2]杜娟,陈玉华,阮湘虹等.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9):4776-4779.

[3]高菲菲,张海娟,薛宇.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5):25-27.

[4]谢渭根,寿津,张烈等.基层医院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