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公安局通辽公安处
【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案例的发病因素、病理特点,为该病症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死因、死亡时间、场所等特点。结果:心源性猝死高发群体以18-45岁的男性为主,因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引发猝死98例,因应激诱发猝死102例。结论:心源性猝死医学鉴定内容涉及尸检、病理学检查、既往病史、诱发因素、死亡时间、经过等内容,而诸多因素中,冠心病和应激是高发诱因。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法医病理学;病理分析
心源性猝死发病较为突然,可在工作中、睡眠时、生活中,发病前仅有轻微征兆,甚至无征兆,导致人们对死因产生疑惑[1]。而法医学鉴定的意义就在于解答人们的疑惑。为提高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我院对2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鉴定和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1年-2023年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尸检、病理学检查,部分病例行毒物检验,无机械性损伤、窒息和中毒死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1.2研究病例年龄、性别
2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中,男167例,女33例。年龄范围1-80岁,其中18-45岁居多,98例,45岁以上83例,其余年龄19例。
1.3研究病例发病时间
统计发现,秋冬时节是心源性猝死发病的主要时期,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心源性猝死发病时间统计
月份 | 例数 | 月份 | 例数 |
1 | 21(10.50) | 7 | 11(5.50) |
2 | 23(11.50) | 8 | 12(6.00) |
3 | 20(10.00) | 9 | 15(7.50) |
4 | 16(8.00) | 10 | 7(3.50) |
5 | 17(8.50) | 11 | 18(9.00) |
6 | 18(9.00) | 12 | 22(11.00) |
1.4研究案例发病因素
在2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中,因非疾病因素引发猝死如纠纷、过度劳累、追赶等应激因素102例,占比51.00%,因晨起、便秘、洗澡等因素加重心脏负荷的36例,占比18.00%,因过量饮酒21例,占比10.5%,因毒品引发猝死6例,占比3.0%。而疾病因素引起心源性猝死以冠心病、年龄在45岁以上居多,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200例研究病例病因与年龄统计
病因 | 年龄段 | 合计 | |||
0-3 | 3-18 | 18-45 | 45-80 | ||
冠心病 | 0 | 0 | 33 | 53 | 86 |
心肌病 | 0 | 1 | 34 | 17 | 51 |
心肌炎 | 3 | 5 | 13 | 3 | 24 |
动脉瘤 | 0 | 0 | 2 | 8 | 10 |
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 5 | 1 | 3 | 0 | 9 |
其他 | 0 | 3 | 13 | 9 | 25 |
1.5解剖及组织病理检查
200例病例资料统计发现,冠状动脉硬化及狭窄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86例因冠心病引发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有57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达到Ⅲ级以上,镜检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陈旧性瘢痕。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86例冠心病猝死病例冠状动脉情况统计
冠状动脉狭窄分级 | 病变累及冠脉分支数 | 合计 | ||
1 | 2 | 3 | ||
Ⅰ | 2 | 1 | 2 | 5 |
Ⅱ | 10 | 4 | 10 | 24 |
Ⅲ | 4 | 11 | 15 | 30 |
Ⅳ | 5 | 8 | 14 | 27 |
合计 | 21 | 24 | 40 | 86 |
2讨论
2.1心源性猝死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
经统计发现,心源性猝死以男性为主,是女性5倍之多,且多集中在18-45岁阶段。分析其原因,该年龄段男性承担家庭重担,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且多有饮酒、吸烟的不良习惯,易发生心源性猝死。而秋冬季节发病人数居多,分析原因,是随着气温降低,血管受热胀冷缩影响出现痉挛、狭窄,且冬季干燥,血粘稠度较高,加速血栓形成,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猝死。
2.2心源性猝死发病原因
统计发现,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因素中应激因素占比最高,分析原因,多与患者在应激刺激下,交感肾上腺素神经压力增高,继而增加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导致迷走神经极度兴奋、交感神经出现放射性抑制,导致心律失常而猝死[2];应激因素还会加重心脏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诱发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或诱发心力衰竭;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长期吸烟或吸毒会使心脏出现非特异性损伤,降低心脏免疫力,发生感染,最终诱发心源性猝死。
2.3心源性猝死法医学鉴定关键因素
在该疾病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素:(1)资料详实。对患者资料的搜集要尽量全面、详实,不仅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死亡时间等基本要素,还要有尸检和病理学检查资料;(2)充分提取检验材料。对于因基础心脏病引发猝死的,要提取其血液、尿液、胃内容物等材料用于实验室检验或进行毒物分析,从而更精准确定诱发因素;(3)精准排除诱因。对于解剖、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诱因的病理,应充分观察患者病情、死亡前后症状,精准排除其他非心源性疾病,才可判定诱因为青壮年猝死、抑制死、不明原因死亡。
综上所述,在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准确查找猝死因素,对疾病风险预测、疾病防治、疾病统计,以及刑事案件等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该疾病法医学鉴定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因素、既往病史、猝死诱因、病因等多方面因素,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支撑。
【参考文献】
[1]梁正,杨利明,张国珺.6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 2016(27):2.
[2]安宪章,梅柳生.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J].法制博览, 2016, 000(01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