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渤海造船有限公司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4
摘要:为了适应企业造船产品转型升级,致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舶的建造,解决过去安全管理与工艺流程脱节、安全风险辨识不充分、人为主观经验式管理、安全策划缺乏针对性、防范措施未有效落实等传统的安全管理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造船钢板预处理、下料加工、分段制造、船台搭载、码头调试等船舶建造主要工艺流程,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系统的辨识出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并制定出适合企业各型船舶建造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系统性提升安全创新管理能力,不断降低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从本质上形成与企业造船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国有;造船企业;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中国船舶产量的不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船舶产量较高的国家。随着造船企业实施产品转型升级,致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舶的建造,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大量应用,给新船型建造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船舶制造商在日常的生产和制造中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投资的各方面都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船舶建造周期长、资金规模大、技术含量要求高、产业结构复杂且种类繁多,因此,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全面进行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包括设计、采购、建造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船舶工业要实现长期发展,除了要控制产品质量,还需要严格控制成本开支,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推动公司的健康发展。
1关于国有造船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1.1顺应船舶行业安全形势,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的迫切需求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突出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外来工程承包商队伍不稳,安全生产基础被削弱。企业要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教育、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努力实现事故总量和工伤事故数持续下降,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1.2推动造船产品转型升级,实现安全效益提升的内在需求
由于船舶制造业固有的重型化、技术复杂、劳动力密集、生产方式多样、危险源多等特点,加上管理滞后于经营生产的发展速度,造成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给当事者及其家庭造成莫大的痛苦,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根据企业造船转型产品安全管理的薄弱点、难点,开展系统本质安全管理提升工程,从产品工艺安全设计、安全策划编制科学性、现场安全管理有效性等全面改革创新,为企业造船产品转型升级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2关于国有造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知识来源分散多样,存储离散
大型造船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在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建造、项目管理、运行售后的生命周期内各业务环节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知识资源数据。其中,结构化的知识资源产生于设备调试检测和监控过程以及财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独立系统积累过程等;非结构化知识资源一般存储于私人文件夹或独立业务系统中,包括图纸资料、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专利论文等。由于不同业务的划分,这些知识源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人员的手中。员工只会关心与自己相关工作内容,对整个项目的其他业务知识不甚了解,导致了即使是老员工在调整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掌握调整岗位的知识也难以短期内胜任新的工作,严重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2.2隐性知识亟待挖掘,知识变现困难
从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来看,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指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是指难以通过上述方式明确表述的实践经验、技巧、思想、创造力等。但从传递角度来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人化和难以沟通的特征,其获得只能依赖于亲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重视专业化人才培养是大型造船企业的发展的主要方针。在新员工集中培训时期,往往会实施专门的通识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但在具体工作当中,知识的传递还是要依靠有经验的员工来“传、帮、带”。同时,造船企业的项目管理制度还易造成仅有少数专家和项目核心成员具有开发设计和生产建造经验,缺乏知识获取、沉淀和积累的有效手段与方法等问题。如何将这些停留在口头表达或行动示范上的知识经验准确总结为知识成果是目前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巨大问题。
3关于国有造船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
3.1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运用资讯管理技术、软件以及智能技术。经分析,发现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能,还可以建立资料库,缩短资料处理速度。目前,亚洲船舶制造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持续的技术上进行了深入探索,逐步建立了相关的船舶制造与生产资料的管理体系,提高了船舶制造和生产数据处理能力。与过去的工作方式相比,信息化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整体效益,还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和精确度,提高了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水平。
3.2完善相关制度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控制时,最重要的是制度的管理,只有正确利用这些制度管理,才能有效约束和规范有关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由于存在各种因素,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内部的审批体系内容。尤其是涉及计划、采购、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有关部门,以及工作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审批机制。这样可以实现对安全管理的控制,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此外,还需要考虑资金的充足程度和流动性,以确保公司的资金供应和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3.3噪声防护措施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操作人员数量多,手工作业量大,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过程中通常因打磨、冲砂、空压机巡检等高声级的噪声作业导致噪声超标严重。尽管造船企业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以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但由于产品的单件性及复杂性,生产过程难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作业过程中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始终存在。因此造船企业还需要从管理和生产制度上进行调整,如有效减少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定时安排工间休息,为劳动者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休息区,使劳动者定期地远离噪声工作场所。要按照规定组织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听力职业禁忌证或疑似噪声聋者,应即时调离原岗位,并进行医学处置。同时,应增强工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对劳动者等进行噪声预防教育,加强监管,开展听力保护知识培训,包括护听器的选择、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结语
通过改革造船安全管理模式,提升人机系统安全设计水平,开展产品建造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强化项目开工前安全培训与指导,严格检查监督,实施评估反馈等系统性探索性工程,逐步建立了基于造船工艺流程的前导式安全管理管理机制。造船前导式安全管理实施以来,安全事故总量和工伤事故数持续下降,实现了生产安全死亡事故“零目标控制”,降低安全损失性成本效果显著,企业船舶建造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创远.船舶制造业的本质安全问题研究[J].广船科技,2008(4):31-35.
[2]毕天磊.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标准化考评问题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3,31(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