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贾复初级中学 单位邮编:467400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可实现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库,在具体教学中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实际案例进行导入。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片段讲授新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模式,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践融合,以此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
引 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以社会发展、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要求教师坚持学科逻辑与学生生活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立场、思想观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关键学科,课程内容涉及因素较多,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因内容抽象而产生瓶颈桎梏,对此,教师可积极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知识,实现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及形象化的同时,拓展学生认知领域与生活发展,以此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教学资源库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聚焦时代热点新闻,对教学素材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应积极检索社会资源,围绕“时政焦点”“社会热点”等话题,创造性开发教学工具。从教学资源角度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涉及层面相对广泛,为拓宽学生视野,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教师应积极利用社会热点新闻构建生活化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与社会资讯的有机融合。例如,教师可通过碎片化网络信息与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积极了解当前新闻动态,进而促进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实现知行合一。如在“国家行政机关”一课中,教师可通过引入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便于学生对行政机关基本职能、权责有基本认知。以“共圆中国梦”为例,通过对新时代会议精神、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出自己的贡献。此外,生活化教学资源离不开学生家庭资源的运用,家庭生活资源作为具有生活气息较强的教学素材,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案例的事件启发学生思考,可引导学生在家庭认知干预下展开学习。如在“亲情之爱”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父母”工作的辛苦,联想到父母生活不易,促进学生情感共鸣,以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二、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教学导入
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生活化的导入进行导入,帮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探究生活与知识之间存在的纽带关系。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洞悉,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确定生活化课堂教学节奏具有促进意义。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规律出发,通过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学习兴趣的生活导入案例,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返璞归真。例如: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中,教师可通过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生活的教学资源进行导入,如近年来有关“红色文化”主题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作为切入点,通过选择学生熟悉、备受学生喜爱的影视剧进行导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例如:可通过《觉醒年代》中少年郭心刚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忧心,引起学生共鸣,在利用《厉害了我的国》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我国发展历程,有效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三、开展符合生活情境的新课讲授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取案例,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精神与情感的共鸣,在具体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操作、音乐渲染、角色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例如,教师通过设计生活教学情境活动,带动学生参与活动,巧用课堂提问、启发与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将传统学生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思考。例如,在“保护生态环境”一课中,教师可通过选择与生态资源环境有关的教学资源,通过情境创设,促进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如教师通过播放“长江流域治理”前后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符合生活情况的教学问题,以提高初中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核心,引发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思考,进而顺势启发诱导,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及如何践行。
四、创新课后作业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为主,通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机械记忆,促进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提升。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评价要求,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应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作业方式。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生活知识创设课后作业。例如:在教学“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一课后,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周消费信息情况进行统计,并针对自己的消费情境进行分析与归纳,并认真思考哪笔支出是理性消费,哪笔支出是非理性消费,帮助学生对自身消费情况有一定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念。通过从学生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对自身消费情况展开系统性分析,有助于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在统计中树立良好消费观、金钱观,对于矫正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结 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课的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对于㕂学生学习获得感具有促进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及教育主题较多,且受学生生长环境的影响,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生活化教学知识,通过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硕辉.联系生活活化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化[J].亚太教育,2023,(05):126-129.
[2]孙青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4):209-211.
[3]苗发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探讨[J].亚太教育,2022,(08):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