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工作,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提供了根本遵循。国有企业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和高效的协调调度能力。作为金融国企,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国企作用,就是要主动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持续推动“两个覆盖”向金融业务发展的新领域新群体拓展延伸,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与街道社区共驻共建中补位城市基层治理工作。
关键词:金融国企;区域党建;城市基层治理;合作共赢
前言:
基层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支撑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工作,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一进程中,金融国企要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质效,主动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聚焦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建设,为超大城市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提供实践样本。
一、背景分析
在城市积极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当下。地方金融国企要积极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带动新兴领域党建、拓展区域化党建,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赋能,为街道社区基层治理增效,推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方式转变和效能提升,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是推动金融国企党建与时俱进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金融国企“主动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就是要根据金融业态发展趋势,不断拓展金融国企党建覆盖面,与时俱进、主动担当,创新探索下属园区、楼宇新业态新群体党建工作路径方法,推动“两个覆盖”持续向金融科技新兴领域拓展延伸,把党的领导传导到业务发展的“神经末梢”。二是引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正逐步成为城市金融发展新引擎。金融国企“主动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就是要以党建为引领,打通传统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行业资源”和金融监管平台、街道社区等“地方政府”资源联通渠道,变“分散赋能”为“集中赋能”,富集金融科技资源要素,赋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金融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力和服务力。三是主动融入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需要。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应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职责。金融国企 “主动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就是要引导新领域新群体有序参与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在与街道社区共驻共建中补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助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1]。
二、主要做法
金融国企要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主题,构建“三聚焦三强化”工作机制,主动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提升党对金融科技新兴领域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助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效能提升。
(一)聚焦组织创新,严密组织体系,强化党在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质效。在金融科技创孵平台各类新兴业态加速发展的当下,要引领金融科技正确发展方向,扩大党在金融科技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就必须适应业态发展新形势,创新组织形式,主动覆盖新领域新群体,将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一是聚焦多方互联互通,形成共治共享工作格局。依托金融国企旗下金融科技等各类孵化载体,会同辖区街道党委,成立园区综合党委。探索行业、属地、企业三方联动的党组织管理模式,综合党委吸纳街道党工委、园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负责人担任委员,在成立之初就要主动打破横向组织壁垒,有效链接街道社区、行业领域、经济组织等基层治理力量,形成了“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两新”党建工作格局。二是聚焦创新组织设置,构建园区组织体系。结合园区产业生态圈的业态分布,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建立产业链联合党支部,由“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充分发挥其行业横向整合和产业链纵向连通的优势,有效破解了初创企业数量多、变化快导致的党员人数少、党组织组建难、稳定难等问题,形成了“综合党委+产业链联合党组织+企业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建强“党建指导员、党务工作者”队伍,实现党的组织及时组建、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二)聚焦共驻共建,拓展区域化党建,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共治共享”机制。驻区单位和街道社区都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主体,应坚持“开放融合、协调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一体化工作思路,共同推进区域化党建扩面提质,做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一是打破条块壁垒,构建双向沟通协商机制。主动与街道社区、驻区单位、行业领域等主体深化党建联建共建模式,在共驻共建中推动党建工作从单位“内循环”迈向区域“大循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协同街道党工委、其他园区综合党委、社区,联洽行业监管部门,就产业发展、人才服务、基层治理疑难问题等重大事项进行共商共议。加入街道党建联盟,与驻区联盟单位开展轮值活动,积极就基层党的建设、区域基层治理、辖区产业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建立健全“共建共联、共商共议、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会商共促机制。二是完善服务机制,推动多元主体相融共生。分类开展常态问需,“精准画像”服务群体需求,形成三张“动态需求清单”。增强园区企业粘性,实行“一周一联,一月一访”沟通机制,汇总形成“企业动态需求清单”;贴近市民群众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志愿服务站、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形成“市民动态需求清单”;凸显党员教育特色,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意见、需求反馈机制,形成“党员动态需求清单”。综合三张“动态需求清单”形成“服务定制清单”,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精准性、有效性,以服务为纽带逐步丰富基层治理形式。
(三)聚焦协同治理,引领带动各类主体,强化基层治理力量“融合发展”能级。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必须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主动联动各类主体,共同深化街区治理。一是把“平时演练”与“战时动员”结合起来。建立基层一线支援队伍,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队”等以党员为骨干的应急队伍,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建强参与基层治理重要力量。发布党员志愿服务清单,引导区域党员群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平战转换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发挥驻区国企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建设,实现国有企业、产业园区、行业领域资源、力量高效动员、有效下沉,迅速转变为社区工作力量。二是把联建共建与赋能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综合党委+产业联盟”红色引擎作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服务园区企业发展,持续为入驻企业提供产业生态优化、核心技术研究、产学研用合作等服务,构建金融科技企业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沟通交流的常态化机制,推动产业全链条要素集聚整合。三是把金融特色与群众服务结合起来。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面向市民打造金融文化展示窗口、金融知识传播平台、金融科普活动阵地,建立金融行业党员讲师队伍,招募从事金融行业党员加入,在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反洗钱、预防金融诈骗等各类金融宣传教育活动[2]。
三、工作启示
国企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路径探索中绝不能“置身事外”,在业务发展拓展到新领域新群体的同时,要理直气壮地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拓展金融党建覆盖面,以高度的使命感融入城市基层党建,争做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路径探索的创新者、践行者。
一是基层组织体系互联互通是国企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条件。金融科技是以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业等特点,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为此,金融国企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产业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积极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向新兴领域新兴群体拓展延伸,聚焦党组织架构、产业链党组织等创新设计,有效解决覆盖“空白”“盲区”问题,确保园区党委在运行中“组织体系严密、有效覆盖明显、资源聚集广泛、作用发挥突出”,在与各方互联互通、共治共享中完善以党组织为重要纽带的经济社会网络,这既是满足超大城市发展治理的现实需要,也是更好引领金融科技产业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发展方向的必要保障[3]。
二是党建赋能产业发展是国企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应有之义。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党建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国企党建在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过程中,就是要以党建为引领,打破城市基层党建横向组织壁垒,在区域化党建深化拓展中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有效聚合资源、赋能产业发展。通过创新组织设置、组建党建联盟、开展党建联建等方式,聚焦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吸纳街道社区、金融机构、监管平台等资源,通过动态跟踪企业需求、生成资源清单、联动产业项目,为园区金融科技企业乃至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整合了多方资源、提供了优质服务。同时,金融科技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为驻区其他主体带来了更多发展红利,这样的双向循环赋予了城市基层党建一体化建设重要意义。
四、结语
金融国企融入区域党建,对于城市基层治理的助力不可低估。通过发挥金融国企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促进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金融国企与地方政府、社区的密切合作,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俊宇,罗浩奇,等.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J].创造, 2020,28(7):7.
[2]邓嫣嫣.构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J]. 2021,46(30):68-69.
[3]林清新.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路径探析[J].活力, 2022,38(2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