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兴产抢占科幻产业新赛道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以会兴产抢占科幻产业新赛道的路径研究

侯攀

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党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川渝打造“一极两中心两地”的重大使命。成都市成功申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文化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阐述科幻产业发展国内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成都建设“中国科幻之都”贡献力量。

关键词:以会兴产;科幻;产业;路径

、科幻产业发展国内形势

中国当下的科幻产业受到主流社会文化、大众市场需求、各界文化精英深入推动三方面的刺激符合当下科学技术环境的时代特征,拥有面向未来、渴求梦想成真的现代气质。

(一)产业链条不断健全

产业链上游的科幻出版、科幻阅读稳步增长,2021年上半年科幻阅读产业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12%。头部畅销书(《三体》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凡尔纳科幻系列)撑起了大部分的科幻图书零售市场。基于上游IP的科幻影视与科幻游戏表现强劲,成为科幻带动性产业。2021年上半年,科幻影片的票房为38.72亿元,科幻游戏产业产值接近300亿元,同比增长25%。科幻周边市场增势迅猛,《流浪地球》《三体》等热门科幻IP的周边产品占据主流2021年上半年科幻周边产业产值为10.2亿元,与此相关的科幻主题游乐园、科幻会展等也在快速增长。

(二)产业形态加速升级

在“科幻+”模式的引领之下,科幻元素已经广泛渗透到玩具、服装、美妆室内装修等日常消费领域,中国科幻正在从原先承担“启发明智”的文学品类,成长为一个具有电影、阅读、玩具、游戏、周边等完整产业链的新文化科技产业。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已在短视频领域做出开拓,推出科幻短视频访谈节目《未来者说》,微像文化也正在向视频节目发展。数字技术与科幻融合渐成主流,如VRARMR的短视频、新型的科幻读物、科幻动漫和影视产品、科幻游戏等将愈加到公众的青睐。

(三)产业版图日益清晰

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主要一线城市因地制宜,加速布局科幻产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科幻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扶持,实现产品价值的二次挖掘和整体提升。2020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16条科幻产业政策,配套5000万元科幻专项基金,支持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科幻原创作品;上海成立国内第一个区级科幻协会—浦东新区科幻协会,创办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深圳支持成立国内第一个科幻公益基金“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并注资,设立科研中心开展科幻研究;南京创办全国第一个科幻电影节,打造科幻生态谷,构建以科幻电影制作基地、影视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科幻产业平台。

三、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核心资源匮乏。没有源源不断的科幻文学内容创作,也就无法孕育出优质的科幻IP科幻产业发展的源头是科幻内容的创作,虽然全国最大科幻创作源头《科幻世界》在成都深耕四十年,发掘培育出了刘慈欣、郝景芳、韩松等知名科幻作家,但缺乏成都出品的精品力作,后续的产业转化、产业链延伸都无从谈起。

(二)产业链条未能有效延长。成都市科幻产业主要集中在影视制作方面,内容单一,难以支撑科幻产业链延伸,很多优秀原创作品的转化价值没能挖掘或被外地转化。在影视制作方面,虽然借助成都影视城等现有资源,针对科幻电影等制定了扶持政策,但没有覆盖科幻短视频、电竞、动漫等细分领域。

(三)产业培育缺少特色品牌。成都市科幻机构多为小微机构,资金体量小,产值利润低,科幻股权交易市场不活跃。比如,科幻出版、周边和展会等机构在武侯区,影视、动漫及游戏机构在天府新区,影视制作方面成都影视城又在郫都区科幻产业较为分散,整体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四、推动成都科幻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功举办,为成都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重点科幻场景的营造、科幻会展的集聚、科幻影视旅游,打造专属成都的科幻品牌。

(一)汇聚资源要素,激发产业活力

一是鼓励科幻创作。加快落地“科幻作家村”“科幻创意村”科幻大师工作室,实施促进科幻创作重点计划,优化奖项的评价体系,丰富提升作品的原创性。继续做响“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科幻文学奖品牌,探索创建科幻产业小镇和科幻文化街区,构建良好创作氛围。二是加快人才招引。制定科幻产业专家和专门人才的认证机制,对于专业素质高、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人才,参照成都市相关人才政策给予扶持,掌握科幻人才话语权。加强产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与海外科幻文学界双向交流学习,对能够培养产业人才、留住产业人才的项目进行扶持,不断推动科幻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三是推进技术创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光电技术等科幻产业关键技术,促进研发攻关和应用转化,提升科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研发机构,采用“企业团队+高校专家+行业顾问”的研发模式,建设光学影像、影视虚拟制作、数字人等共性技术开发服务平台。

(二)聚力强链补链,提升发展能级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科幻影视“聚集地”。依托成都影视城打造科幻影视基地,加快落地成都国际科幻电影、网剧、直播节,促进科幻影视资源的开发和聚集。联合5G网络运营商、设备商和科幻内容服务商,打造科幻超高清视听5G应用全国示范项目。打造面向全球的科幻IP交易平台,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增值和市场化运营打造国家科幻影视内容创作、外景拍摄和影视网直播培训的产业聚集地。二是创新场景植入,打造科幻文旅“目的地”。依托世界科幻大会场馆,加快整合成都及周边地区科幻文旅资源,激活科幻文化旅游景点,评选优质科幻文旅、游学线路,打造科幻文旅“元宇宙”。在城市绿道沿线及市政公园,布局中小规模沉浸式科幻体验空间。支持老旧社区和厂房改造为科幻广场、科幻电子产业馆、科幻航天馆等。三是深化多元融合,打造科幻会展“新高地”。依托星槎成都科幻中心产业联盟,充分调动成都市科幻协会、科幻世界杂志社等社会力量,构建从作品创造产品展销的科幻展会体系,探索创办科幻学术期刊《科幻评论》。实施智慧科普科幻建设工程,改造、升级沉浸式科幻主题公园、科技馆和科普基地。

(三)引导多元参与,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加强多层次科幻科普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在高校院所开设跨领域科幻产业学科、建设科幻科普中心,在中小学系统性推进科幻艺术节、科幻阅读月,引入科幻小说阅读、科幻电影鉴赏、科幻画创作等优质科幻科普课程资源进一步辐射全面科幻教育升级。依托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开发科普课程,做实全民科普工作。二是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打造面向全球的科幻产业数字资产和版权服务平台,培育科幻IP开发、策划、包装、转化、运营一条龙服务机构,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增值和市场化运营。组建科幻产业招引培育专班,招引内容生产、版权交易等上下游企业进驻,推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生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模式,成立科幻产业引导基金,搭建成都科幻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开发公司债、企业债等多元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强化科幻产业金融支撑。三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产业门类和产业发展,围绕科幻内容创作、科技支撑、影视制作、场景营造、产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多维度业务业绩指标设计保证全产业链健康发展。推动搭建科幻产业监管和服务平台,建立科幻科普大数据智慧平台,动态展现成都科普科幻运行情况,建立科幻企业的监测名录,依托智库和行业协会制定成都科幻产业发展规范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