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社交互动: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精神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社交互动: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李伟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625000

精神疾病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精神科患者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技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且克服他们的病痛带来的困难。

一、接触精神病人的要求

(一)要尊重病人的人格

护理人员应在言语上对患者表示尊敬,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抗拒。要对患者的人格进行尊重,做到一视同仁,这是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最基本的条件,绝不能因患者有一些病态的言语和行为,而影响到患者的人格,也不能拿这个来取笑、欺骗患者,更不能随意乱用别名。所以,无论患者出现什么症状,都不能掉以轻心。在工作中,护士应表现得宽厚有礼,对患者的不同姓名、性别、职业给予适当的称谓,从而达到和谐工作和休息的目的。要有科学的态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爱心,要有较高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做好各项工作。

对患者的合理请求要给予恰当的答复,不能为解除暂时的困扰就欺骗患者,对于他们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要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说明,妥善地处理。要非常有耐心地倾听患者的病情陈述,在交谈过程中不能插话,不能存有成见,也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对患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容易造成患者的伤害,还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二)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在工作中,护士要注重端庄、稳重、友善、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让患者感到鼓舞、愉悦,同时也要在道德、言语、行为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各个方面都要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三)认真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

精神科患者在病理学控制下,往往会出现多愁善感的症状。所以,在对患者讲话的时候,语气要温柔、慢,要心平气和地与精神科患者谈话,不要在患者面前低声细语,以免造成怀疑。切勿在患者面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更不能向患者吐露治疗计划及患者的行为。病人说的话,要保密,不能说出去。在病房里,不要随意谈论病人的缺点,不要做不好的事情,以免患者出现抗拒心理,使病情恶化,从而影响治疗及护理。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采用科学的、浅显的语言,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别当着患者的面讨论员工的事。比如:家庭地址,联系方式,人际关系,个人经历等等。

(四)要体会病人的心境

在患病期间,患者的内在感受更多地体现在情感和行为方面,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医务人员。这使得医务工作者很难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举个例子,一个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他在恢复后告诉医务工作者,“那时我以为我的大脑、肺部和所有的器官都腐烂了,没有任何办法,于是他决定自杀。”也有的患者听到他人让其做不到的事情,或者听到他人辱骂自己等。这说明患者心理上的疼痛远大于身体上的疼痛。所以,护士应该从患者的异常行为中感受到其内在的疼痛。哪怕是在必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病人身边,也能给他一种支持,或者缓解他的精神上的创伤。

(五)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学习和患者交谈,是一种独特的技能,它既能体现个人的道德情操和学识,也能对工休关系进行更好的调节。患者能够被我们的话语内容、语调、面部表情、动作所影响和激发,从而产生诸如喜欢、满足、快乐、嫌恶、沮丧、害怕等复杂的内在感受。在和患者交流的时候要理解患者的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认知和解决问题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与患者谈话,不仅是要知道患者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把握患者,从而达成人际交流的目的。经过大量的交谈,患者会自然而然地说出自己的烦恼、担忧等,加深对患者的认识,从而对患者进行引导和帮助。与人交谈时应采取平等的态度,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盛气凌人。要把话讲清楚、准确,尽量做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二、接触精神病人的技巧

(一)以病人为中心

也就是以患者为主的交流方式。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双向交流。它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提出需求到得到帮助。所以,讨论的重点,还是放在病人的身上。

(二)协助病人维持希望

与患者沟通时,要传递这样一种讯息,即护士对患者是充满信心的。有些患者本身就有消极的自我概念,一旦护士表现出对患者的失望,患者就会失去信任,即使有再好的交流能力,也无法帮助患者。不过,希望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比如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改变他们的自杀念头,尽量避免自杀。或者说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逆转的,并告知患者减量或停用后症状就会消失。

(三)接纳与尊重病人

如果你从心里接受了精神科患者,你就会尊重你的患者,会在乎,会接受精神科患者感觉,会尊重精神科患者的个性,并把这种态度传递给你的病人,这样精神科患者就可以放心的和护士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可以假定患者的观点是正确或错误的;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在与患者做一种治疗性的交流,而不是去评论或者争论什么,当有异议的时候,可以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和语言来表达,比如,你对患者说:“你这么讨厌你的母亲,是由于你的大学生活很难适应,你母亲对你的溺爱,所以你很讨厌她。不过,在探望的时候,拒绝了她,这让她很难接受,还请你考虑一下。”

三、接触病人的方法

精神科患者的发病原因、表现各不相同,各有不同,但不可忽略的是,精神科患者的思维活动并不都是病理状态,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动。护理人员要了解什么是不正常的,什么是正常的。对一般的心理行为,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立场出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患者的角度去思考,给予患者理解、支持、协助。

对于那些还没有恢复自我认知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不要在“有病”、“无病”等问题上争论,避免患者对护士有一定的意见或厌恶,从而影响与患者的交流。在康复期患者中,护士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大团体的心理护理方式,培养患者的自信心与自尊,并鼓励患者参与各项康复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针对患者的不同致病因子,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展《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讲座,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第二期护理以临床症状为依据,采用多样化的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具备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并将原则与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护理的目标是既要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又要重视患者的自尊需求。

患者在出院初期,其心态是复杂的,似喜似忧。开心的是,马上就要和家人团聚,步入社会了;悲伤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担忧:对社会的偏见,对爱情的失败,对工作的担忧,对家人的看法,对疾病的复发等等。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其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遇到疑难时,应查阅相关书籍或向长辈询问,切勿用“不知道”来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也不要因为与交谈不当,造成心理问题。当患者有较高的心理需要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回顾和分析病情,增强对病情的认知,并将患者个性上的不足之处准确地指出,鼓励患者在出院后加强自我训练,提高社会适应性,注重人际关系的调整,并传授患者预防复发的卫生保健方法。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说明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自我防卫能力,预防复发,维护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谭华彩.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1):0157-0159.

[2]马静.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0133-0136.

[3]谭世耀.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1):0234-0236.

[5]崔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0):002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