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中应用温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1组患者实施电针治疗,实验2组患者在基于电针治疗基础之上实施温针灸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2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实验1组60%,实验2组治愈时间明显比实验1组短,portmann评分明显比实验1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中应用温针灸,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急性期;临床效果;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疾病较为常见,属于面神经麻痹中的一种疾病,无论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会发生。据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出现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受到病毒感染、受寒所导致的,造成患者周围性面肌出现瘫痪,从而导致局部神经出现水肿、出血、血管痉挛,对面部神经造成压迫。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中应用温针灸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收治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1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高年龄为60岁,最低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2.5±4.5)岁;实验2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最高年龄为59岁,最低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2.3±3.9)岁。排除标准:(1)双侧同时面瘫者;(2)发病时间大于7天者;(3)因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外伤所导致面瘫者;(4)哺乳期及妊娠期者;(5)采用其他方式治疗过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者。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实验1组:实施常规性针灸进行治疗[1]。选取穴位如下:患侧外关穴、合谷穴、太冲穴、迎香穴、颧髎穴、阳白穴、太阳穴、地仓穴、下关穴、风池穴、少阳经腧穴、阳明经腧穴。在进行治疗时,选取5到6个面部穴位,2到3个四肢穴位。对于四肢穴位,需要使用30号毫针,每次针刺深度为0.8cm-1.2cm;对于面部穴位,则应当选择使用28号毫针,每次针刺深度应当小于0.5cm。若患者发病时间少于7天,尽量不对其使用面部针刺,只采用轻微刺激,且留针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天1次,一个疗程为7天,在治疗一个疗程之后,休息24小时,在实施下一个疗程治疗。
实验2组:实施温针灸进行治疗,所选取的穴位与实验1组一致。调整患者体位处于卧位,将皮肤充分暴露出来,取出毫针根据上述穴位将针垂直刺入皮肤,并依照不同穴位对针刺深度进行调整,直到患者感觉肿胀并耐受为度。在留针时,在下关、翳风、足三里三个穴位处将纸巾包裹艾绒并搓团至枣核大小,在中间刺孔过后,将其放在针柄上点燃,利用针体导热性把艾绒热力输送到穴位中,每次使用艾绒团1个至3个,对于发病时间比较短,且病情程度较强的患者可实施轻刺激,在经过治疗后,在对患者实施强刺激,每天1次,一个疗程为7天,在治疗一个疗程之后,休息24小时,在实施下一个疗程治疗[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时间以及portmann评分。
1.4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指的是患者面部表情恢复正常,能够完全闭合眼裂,口角并为出现歪斜现象,抠鼻两侧处于对称状态,且额纹恢复正常,而portmann评分超过20分;有效指的是患者面部表情基本恢复正常,能够完全闭合眼裂,口角歪斜现象、口鼻两侧对称及额纹有一定改善,而portmann评分值为10分-19分;无效指的是患者面部表情、口鼻两侧对称、嘴角歪斜、眼角闭合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1.5统计学
本次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2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比实验1组60%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实验1组 | 40 | 16(40.0) | 17(42.5) | 7(17.5) | 24(60.0) |
实验2组 | 40 | 4(10.0) | 17(42.5) | 19(47.5) | 36(90.0) |
x2值 | 9.6000 | ||||
P值 | 0.0019 |
2.2对比两组治愈时间以及portmann评分
实验2组治愈时间明显比实验1组短,portmann评分明显比实验1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愈时间以及portmann评分(x±s)
组别 | 例数 | portmann评分(分) | 治愈时间(d) |
实验2组 | 40 | 18.7±6.8 | 12.5±4.5 |
实验1组 | 40 | 10.1±3.2 | 17.8±3.9 |
T值 | 7.2373 | 5.6290 | |
P值 | 0.0000 | 0.0000 |
3讨论
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法完成噘嘴、闭眼、抬眉等动作,并且还会伴随着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症状,如嘴角向一侧歪斜。面瘫不但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压力。一旦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面瘫后遗症,即瘫痪侧肌肉出现痉挛、萎缩等现象,患者会慢慢失去味觉、减少唾液、听觉过敏、外耳道及耳廓感觉退化等。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目的,是为了让面神经炎性水肿现象得到降低,以此来预防发生并发症以及对面神经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改善作用[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2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比实验1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治愈时间明显比实验1组短,portmann评分明显比实验1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上所述,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中应用温针灸,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剑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温针灸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4):360.
[2]王彪.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143.
[3]杨燕青.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疾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及FDI躯体功能评分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