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整体优先性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知觉的整体优先性探析

皇甫秉哲

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知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着重论述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人类的视知觉任务中存在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即物体的整体性质优先于局部性质被加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知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性假设,强调整体在知觉加工中的优先地位。这一假设激发了对大量的整体/局部加工范式的研究。

关键词:知觉;整体优先性;整体加工

1知觉的概念

1.1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往往带有主观性。人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人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要把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事物。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例如,我们感觉到面前苹果的颜色、香味、硬度和甜味等个别属性,然后把感觉到的个别属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加上经验的参与就形成了苹果这一整体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阈下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知觉,是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受。那种刚刚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虽我们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刚刚能引起生理效应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生理的刺激阈限。有意识的感觉阈限和生理的刺激阈限并不完全是同等的。一般说来,生理的刺激阈限要低于意识到的感觉阈限。

1.3 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知觉者直接依赖于外部世界输入信息的作用,而不受主体经验的影响过程,也称为直接知觉理论。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需要的一切,无须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围环境。而这种直接知觉环境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这可以由视崖实验中很小的婴儿就能够形成深度知觉而得知。

自上而下加工也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知觉者以其知识和概念结构作用于环境从而确定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知觉者的习得的经验、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也称为建构知觉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知觉有赖于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即来自环境的信息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所谓知觉者自身的信息是指知觉者已有的知识、概念,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便是人在从事知觉活动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去加工当前的信息的过程。

1.4 知觉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知觉进行分类。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都可称为物体知觉。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空间知觉就是我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时间知觉就是我们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运动知觉就是我们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根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分为错觉。

2 知觉的整体加工性

Navon(1997)指出:“知觉过程是从整体结构开始的越来越复杂的分析。”整体优先效应是指在个体在加工复合刺激时,知觉系统首先加工整体,然后再加工局部。心理学家对知觉整体优先性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知觉整体优先性的认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知觉心理学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一个争论最久的问题。究竟是整体的加工先于部分,还是部分首先被加工,然后再综合成我们所意识到的整体?这一问题的争论涉及心理学的许多方面。例如,当我们看到人的面孔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人脸的局部特征如耳、目、口、鼻,还是首先知觉到人脸的总体结构?在字词识别中,我们首先知觉到的是整个词(词优效应),还是首先加工字母(笔划或词素)?在心理学史上,构造主义认为知觉的基本单元是独立的局部感觉,每一整体的知觉都是各种局部感觉的集合,而格式塔学派则认为,整体的结构和组织在知觉中居首要地位。整体并非元素或部分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产生于部分相加的次级过程,相反,人对部分的知觉取决于对整体的知觉。整体的知觉不是感觉元素的集合,而是心的先天组织功能,是同整体的刺激模式相对应的神经过程的产物。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许多知觉理论仍然保留了构造主义的倾向。例如,模式识别的特征分析模型认为,模式是通过觉察元素的特征被觉察和分类的。但与此同时,从70年代以来,格式塔学派的观点也重新引起认知心理学家的兴趣。这种兴趣表现在对知觉组群、整体/局部加工、物体优势效应、纹理辨别等现象的研究上,知觉加工的整体性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2.1 整体加工的概念和整体优先性假设

整体加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整体的性质在知觉加工中的首要地位,即在物体识别的早期阶段中仅包含了整体性质的加工而非局部性质的加工,即知觉加工的过程是先整体后局部。第二种含义是整体在知觉加工中是主要的单位,部分在知觉中不具有心理现实性。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它的前一种含义。一个物体在视觉上既具有整体的性质也具有部分的性质。整体的性质以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整体的某些性质(如封闭、对称、平行等)部分并不具有。格式塔学派所讲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Navon(1977)指出:“知觉过程是从整体结构开始的越来越精细的分析。”换言之,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被分解而非建构出来的。”很显然,Navon的这一主张是格式塔学派关于整体在知觉中的优先地位的主张的现代译本,人称“整体优先性假设”。

整体优先性假设主张,一个视觉的景象可以被看成是由相互联系的分景象组成的等级的结构,在这个等级的结构中,不同等级的部分相对于整体而言其整体性水平不同。例如,人脸作为一个整体既具有整体的性质(如形状、表情),又具有局部的性质或组成部分(如眼、鼻、笑窝等)。如果我们将部分(如眼)作为整体,它们也具有整体的性质(如明亮的、深情的)和局部的性质或组成部分(如眸子、睫毛)。整体优先性假设断言,视觉刺激的加工是从整体到局部,整体的性质首先被加工,然后才是局部性质的分析。

这一假设在颇具匠心的整体/局部的实验范例中得到了检验。实验研究的是按等级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模式的知觉。在这种视觉模式中,大图形是由小图形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如由相同的较小的字母建构起来的较大的在整体/局部范例中使用的合成字母举例字母。大的图形我们称之为整体结构,小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局部元素。大图形和小图形都是同样复杂的,其中一个不能从另一个的识别中去预言。一旦大图形与小图形等同,人们就可以从确认的相对速度和不对称干扰等测量去推论一种水平对于另一种水平的优先性。因为在等级的模式中,大图形与小图形都同样可识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它们的整体性水平不同。研究者们认为,使用这种等级结构的模式是为了给刺激的整体性水平下操作性的定义。有了这种整体性水平的操作定义,知觉整体优先性的假设就可以表述如下:刺激结构的较高水平的性质最先被加工,然后才是较低水平性质的分析。通过一系列会聚的操作,Navon(1977)证实了整体结构的优先性。他要求被试对听觉呈现的字母作出反应,同时注视一个等级结构的字母,发现被试的听觉辨别受视觉刺激的整体水平而非局部水平的影响(促进或干扰)。在另外一个实验里,Navon使用了一个类似于Stroop式的干扰任务,发现局部和整体相冲突的信息(如由小的S字母组成的大的H字母)对局部的字母的识别产生抑制,但对于整体的字母的识别没有影响。Kimchi(1992)指出,整体优先性假设是一个关于知觉发展过程的假设。它主张知觉发生时整体的性质最先被知觉,但并不意味着在最后的知觉里什么是突出的。对于整体结构的快速反应只是关于整体优势的一种经验的发现,这种加工优势可能有许多原因,而整体结构在时间上先行只是一种可能的原因,只是整体加工优势的一种解释。后来,有大量的研究考察了整体优势产生的条件,这些研究的结果并非都支持整体先行的假设。此外,Navon(1977)只假定一个方向的加工,即从整体到局部。1981年,Navon又建议在整体与局部之间可能存在着平行加工。只不过整体的信息被加工得更快,因此它们比局部的信息更易为意识所利用。

整体优先性的主要原因是整体图形和局部图形在可分辨性上的差异。从可分辨性上讲,复合刺激图形中大字母的视角大于小字母的视角,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大字母永远是优于小字母的。Pomerantzt和Grice等人的研究支持这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大字母比小字母容易分辨,这是复合刺激加工中影响整体优先性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在视野中央呈现复合刺激时,判断大字母也快于判断小字母,但是判断大字母比判断小字母的反应时短18ms,而且大、小字母的相互干扰差异不大。在视野外周呈现复合刺激时,判断大字母明显快于判断小字母,且判断大字母比判断小字母的反应时短100ms,而且大字母对小字母的干扰比小字母对大字母的干扰大。研究者认为,大字母的视角大于小字母的视角,大字母的可分辨性也比小字母好,因此,在视野中央呈现复合图形时,提高了视锐度,降低了大字母和小字母在可分辨性上的差异,所以,大、小字母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没有很大差异。当复合图形呈现在视野外周时,视锐度的衰减极大干扰了小字母判断任务,而较小干扰了大字母判断任务。

3 展望

自Navon以来,关于视知觉整体优先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关于其影响因素方面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都有利于整体优先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但对于整体优先机制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这就更加需要在其影响因素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韩世辉.(2000).视觉信息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性.心理学报,32(3),337-347.

[2]包广华,黄民盼,李怡莲,陈柳君&梁雨青.(2015).复合汉字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心理技术与应用(04),9-14.

[3]常玉林,王丹烁,周蔚.(2016).字形判断过程中的整体与局部优先效应:来自反应时和眼动指标的证据.心理科学(05),1040-1044.

[4]李寿欣,蔺佳,孙华.(2015).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知觉和心理旋转加工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2),76-84.

[5]孙华(201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视觉整体优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学).

[6]孙翌.(2011).基于视知觉整体性的空间序列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7]Navon, D. (1977). Forest before trees: The precedence of global features in visual percep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9(3), 353–383.

[8]Whitney, D., Leib, A. Y. (2018). Ensemble percep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9(1), 1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