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

谢杰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全球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发展,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含义和作用也得到了全面调整和重视。通过分类和综合防治手段,能够减轻岩溶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本文对岩溶地质灾害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及其影响,并对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工程;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引言

在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水工环工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岩溶地质灾害问题。岩溶地质灾害不仅会对水工环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岩溶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当前水工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岩溶地质灾害概述

1.1岩溶地质的定义

岩溶地质的主要特征就是含有大量溶蚀、沉积和结构地貌,其就是地表或地下受到地下水、地表水等水体的溶蚀作用而发生形态、结构和地貌变化的地区。一般情况下,这类地区都是以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岩(如岩盐、石膏)为主要岩石类型,而且在水体作用下这些岩石极易发生溶解和侵蚀,进而形成地下空洞,比如,岩溶地貌和岩溶洞穴等[1]

1.2岩溶地质灾害的类型

岩溶地质灾害主要包含地裂缝、溶洞崩塌、地面塌陷、水资源枯竭以及水污染几种类型。其中地裂缝就是地下岩溶洞穴的发展导致产生地表裂缝;溶洞崩塌就是地下溶洞因为洞顶或洞壁的强度不足而产生崩塌问题;地面塌陷就是在地下溶洞扩张的影响下,地表土层失去支撑而出现塌陷;水资源枯竭就是在岩溶地区地下水极易出现河流消失、泉眼枯竭等;水污染就是地下水流通过岩溶洞穴和裂缝,极易受到污染物的侵入,致使水质恶化。

2、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影响

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影响如下:第一,工程造价。如果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就要采取特殊的防治措施,那么就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第二,基础稳定性。岩溶地质灾害极易导致工程基础不稳定,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问题;第三,生态环境。岩溶地质灾害会出现地表塌陷,如此一来,就会降低土地质量,产生水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第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受到污染以及产生枯竭的风险较大,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影响;第五,人类安全。岩溶地质灾害会导致地表塌陷和地裂缝,那么就会出现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等问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为了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人类安全,在水工环工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岩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3、岩溶地质灾害调查方法

3.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以无线电波基础理论为载体,利用有关传感器设备对远距离的总体目标辐射源和折射的无线电波信息开展收集与处理,最后显像、检测和鉴别各种各样路面情景。根据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搜集高像素的遥感影像。对于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的防治,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收集的图像信息展开分析解决。另外,在岩溶地质灾害的监管中,遥感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与时俱进,遥感技术水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光谱分辨率、显像等多个方面环境条件调研起到了促进作用[2]

3.2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包括地表观测、钻孔、测井等方法,为了评估岩溶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可以通过野外观测以及实地调查,对地质条件、岩石类型、岩层厚度、岩溶发育程度等信息进行充分地掌握,从而获取岩溶地区的详细地质信息,为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持。

3.3地球物理方法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在不对地表造成破坏的情况下,探测和定位地下岩溶洞穴、裂缝等。其中电磁法、重力法、地震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较为常用。地球物理方法就是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变化,对地下岩溶地质结构进行探测。在岩溶地质灾害调查中,地球物理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能够为岩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4、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4.1调查和评估

对于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防治而言,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提供灾害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可能损失的估计,为制定灾害防治策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需要调查和评估岩溶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成因和危害程度。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工具,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监测。而且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可以帮助评估岩溶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可以提供地下水位、地壳运动等重要信息,用于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最后,要通过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方法,获取岩溶地质灾害的详细信息和数据,评估其可能对工程设施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

4.2预警监测系统

预警监测系统是通过建立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利用地质、水文、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预警指标,提前预警和预测灾害发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水工环工程中岩溶地质灾害的防治,通过建立岩溶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用各种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岩溶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其中地质监测是预警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站、地表位移监测装置等,实时监测地质变化指标。同时,建立应急预案,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3]

4.3工程措施

①排降水:对于已经存在的灾害区域,可以采取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来减少灾害的发生。②充填注浆:对于岩溶区域,可以采用充填注浆的方法来填充岩溶空洞,防止灾害的发生。具体来说,可以将水泥、砂石等材料注入岩溶空洞中,使其充满浆液,增加岩体的稳定性和强度。③支护结构:在岩溶地区的斜坡、路基等部位设置支护结构,如锚杆、支护墙等,提高地质体的稳定性。

4.4生态修复与保护

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就是为了通过采用生态工程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水工环境的生态系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核心。首先,通过植被的选择与种植,可以加强地表土壤的保持和稳定,提高抗滑、抗冲的能力。因此,可以适当选择抗洪抗旱的植物,增加地表的抗洪排涝能力和保水能力。此外,适度的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侵蚀,降低地表塌陷和滑坡的风险。其次,生态护坡是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增加护坡体的稳定性和抗滑能力。其中通过植被的根系结构和地下部分的生物胶结作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防止土壤的侵蚀和剥蚀。最后,水土保持措施也是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防护林带、梯田、沟渠等措施,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和冲击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保持水工环境的土壤稳定性,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工环工程中,对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需要对岩溶地质灾害的特点、环境条件、经济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还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安树隆.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1,(04):114-115.

[2] 李莹.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1,44(04):59-60.

[3] 刘春国,张洪顺,陈友勇.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12):163-164.

[4]邵体龙.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1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