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300384)
摘要:我国在2021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出了明确指示。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更新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城市更新与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样“城市更新热”的背景下,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历史街区的拆改去留问题上,不能提出统一有效的方法。纵观历史,法国巴黎奥斯曼改建项目不仅使巴黎的城市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也为世界城镇历史街区城市更新提供了借鉴案例。回看其改造方法与内涵,对我国城镇历史街区更新仍有启发。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奥斯曼巴黎改建
城镇历史风貌街区的改造与重建,一直是各个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项目。从各地城镇历史风貌街区整治的做法来看,历史风貌建筑违拆较多,整治不成功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但其中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法国巴黎市中心的改造。其通过对历史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使巴黎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成为一个文化中心,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吸引人的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元素作为宝贵的资源虽不可再生,但可以通过回溯、再现等方式进行再利用。通过挖掘其内在价值和可“活化”的资源,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市民生活,是巴黎历史城区更新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既考虑到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又能促进城市发展,值得我国借鉴。
一、巴黎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策略与途径
(一)巴黎历史街区概况
巴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承载着逾两千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三百多年的建都史。这里汇聚了众多如卢浮宫般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包括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以及众多遍布城区的教花园与教堂。这些建筑和景点让人仿佛置身于卢浮宫般恢弘大气的建筑之中。因为巴黎坐落在塞纳河畔,所以沿河修建了不少历史建筑,也为历史街区的形成奠定了天然的基础条件。巴黎政府长期以来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的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使这座历史名城始终保持着它特有的韵味。
(二)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巴黎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留下的历史文化古迹比比皆是,对历史文化古迹的更新与再利用成为巴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空间的和谐发展,保护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巴黎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历史文化特色与现代城市设施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为打造现代化的城市街区,将对缺乏历史价值的地段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对重要历史建筑进行广泛修缮,融入现代元素,使其在适应现代功能的同时也能保持完整的历史风貌。具体做法是将历史建筑转化为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和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得历史建筑拥有现代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其使用价值。
(三)恢复历史街区活力
巴黎除了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再利用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历史街区的生机与活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重新开发香榭丽舍大道(SaintAvenue)。香榭丽舍大道全长约2.5公里,是贯穿巴黎市区东西的一条主干道。这条街与塞纳河(SenaRiver)平行,被认为是法国最著名的一条街。17世纪中后期,香榭丽舍大街被誉为“法兰西第一大道”,是由拿破仑三世主导的巴黎大规模城市扩建工程。当年的香榭丽舍成了财富的空间化体现,名流权责在此大兴土木,富可敌国。此外,这里还云集了成为法国主要商业中心的银行、高级时装店、高级会所等。
1960年代后,随着法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的迅速蔓延,许多奢侈商店退出了香谢丽大街,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杂乱广告的快餐店和报纸杂志亭子,致使香榭丽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在这种情况下,巴黎市长的继任者希拉克提出了成立旨在保护世界上最美丽大道的“香榭丽舍委员会”的想法,于是委员会于1989年发起“香榭丽复兴计划”。该委员会1989提出了“复兴香榭丽舍计划”,采取的主要复兴措施包括:(1)恢复历史建筑外立面,划定建筑、城市和自然风景遗产保护区,加强对建筑改造的监管,将沿街历史建筑列入历史保护建筑名单;(2)优化公共空间,重新安置路灯、长椅、公共汽车候车亭等设施,对广告的设置以及露台搭建方式制定新的规定;(3)新建地下停车位,为地面步行道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历时两年多时间完成了香榭丽舍大街复兴计划,耗资巨大,香榭丽舍大道又恢复了历史上典雅大气的形象。每当城市街区或者场景出现衰败迹象,巴黎的历任建设者都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也是巴黎城市历史街区总能保持活力的根本保障。
二、巴黎城市更新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化元素的再开发利用,巴黎的城市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巴黎也成为世界上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典范。随着巴黎市中心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大量的富裕人群聚集在这里,他们的存在不仅推动了高级餐饮和其他服务业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使整个巴黎城市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巴黎市中心在吸引全球优质劳动力的同时,也吸引了跨国企业在巴黎安家落户,从而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城市环境。对巴黎工业发展、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吸引力的增强。巴黎作为世界一流城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步入了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服务业的增值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目前就业主要被服务业占据的巴黎地区占据了约80%的就业市场。同时,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电子业、高级成衣制造业等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
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营造了产业繁荣的良好氛围。融入历史建筑的公共空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文化底蕴浓厚也成为巴黎产业发展的优势,其可以激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创作灵感。巴黎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其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后工业社会后,文化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带动下快速增长,巴黎地区的文化相关产业项目也逐年增加。巴黎的主要文化产业包括高级时装、香水、葡萄酒和餐饮等,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产业使巴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时尚之都。
除了对本国城市风貌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奥斯曼巴黎改建对世界其他城市也影响重大。虽然在当时这些方案也饱受争议,甚至遭到反对,直到今日才看到其方案的前瞻性。巴黎虽然是历史城市,但其通过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计划的成功实施在经济文化、时尚和创新等方面都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的中心。
三、我国城市更新现状
(一)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诞生于50年代,当时的建设方针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早期的城市规划与更新活动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基本都是政府主导。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于经济发展限制的放宽,建设活动才开始出现自下而上干预的案例。我国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也出现变化,开始呈现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新趋势。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在不同阶段和政策的变化,可以将我国的城市更新工作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77年)
第一阶段基本就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阶段,这一时期城市建设遵循“将由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以及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本国策。1962年和1963年政府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了“城市面向乡村”的发展方向。在新中国刚成立后经济状况紧张的条件下,要重点关注基本卫生、安全及合理居住等民生问题。当时对于旧城改造的目标是“弥补生活设施的历史短板,解决城市职工住房的突出问题”。在注重民生同时也要结合工业调整,着手改善工业布局和结构。当时具体的规划建设用地都是选择在城市新区,对旧城的建设主要采取填空补实的策略,并无细致的建设计划。
2.第二阶段(1978-1989年)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更加开放与灵活。其中,在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内容将城市建设工作提到重要位置。1984年又公布了《城市规划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法规。其中提出“旧城区的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造”的纲领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大大提升了处于恢复阶段的城市规划工作一线人员的热情。此后,伴随国民经济的日渐复苏以及市场融资的支持,城市更新日益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点。
3.第三阶段(1990-2011年)
在这一阶段,“控制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发生转变。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财政分税制的建立,释放了土地使用权从国有到私有的能量。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自下而上”的人口城镇化与“自上而下”的土地财政双重驱动,旧城更新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路径获得融资资金。以“退二进三”为标志的大范围城市更新全面铺开,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出城市市区,建设人员短缺也成为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最大的挑战。
4.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埋下了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的危机,面对空间资源趋向匮乏、发展机制转型倒逼的现实情境,城市更新成为存量规划时代的必然选择。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城镇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家工作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城市更新”成为颇具内涵的主题,其内在机制均发生了深刻转变,城市更新的指导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的内在发展,包括城市品质提升、城市产业升级、以及城市用地集约利用等问题。
(二)发展现状
通过上述四个的发展阶段,我们发现在我国的城市更新中经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政策始终全民覆盖但具体执行偷工减料。目前所提到的的城市更新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元目标和主体的系统工程。在其进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文化传统等。要秉持着双重目标的基本原则:既要现实现城市更新又要保护历史文化。这就要城市更新的实施者兼顾两个方面:一是要改善住房硬件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注重人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二是要在具体的更新实践中实现城市产业的再次升级,在传承和延续历史重要场景的同时要贯穿生态低碳的绿色价值观,实现建筑环境的综合整治。具体到城市的微小空间设计包括:公共空间的再利用、城市交通和出行模式的再转变、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政策的不断演进,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成为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开始由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旧城区与老街道的功能结构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曾经的以大拆大建为主的“全面改造”会给整个城市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环境会在大拆大改中不断恶化,历史记忆的消失也会给社会带来舆论的压力。除此之外,传统模式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工程周期也长,给市政带来极大压力。所以在城市更新进入常态化之后,政府部门和执行人员需直面各方压力与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建设人才不足、人们文化传承的意识愈加淡薄等。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更新中的这些愿景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需要在具体实践环节更下功夫,也需要决策者像奥斯曼男爵一样力排众议,坚持自己富有远见的观点。
四、结论
任何一座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历史资源与文化传统,这是属于城市特有的记忆,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当前,我国的城镇发展已经进入品质提升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体现城市内涵和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市民归属感、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乃至城市对于人才和资本的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巴黎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在理念上巴黎始终非常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其次,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保护和观赏,而是利用和“活化”,将历史建筑赋予现代功能,真正实现让历史融入城市生活;同时,通过优化提升历史建筑外围公共空间恢复历史街区活力。这些措施在提升城市品质、吸引力和城市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都值得我国城市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洁.19世纪巴黎大改造对中国旧城改造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陆沛琳.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研究与实践[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1.
[3]栾景亮.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J].北京规划建设,2021(01):5-8.
[4]王博娅,刘志成.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1):113-120.
[5]赵亚博,臧鹏,朱雪梅.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最新进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0):插42-插48.
[6]曾鹏,靳子琦,胡景慧.“乡土城市”特征下京津冀中小城市空间演变——以河北省宁晋县为例[J].城市规划,2021,45(10):78-88.
[7]刘玥頔.巴塞罗那城市市场更新与改造探索[J].公关世界,2021(15):80-81.
[8]程德月,张新燕,宋霖.“社会—空间”互嵌视角下老城区有机更新规划框架研究[J].规划师,2022,38(01):64-70.
[9]唐燕.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关键维度与策略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21:1-13.
[10]汤艳.巴黎贝西地区城市更新及其启示[J].华中建筑,2020,38(06):17-20.
[11]温婷.巴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与途径研究[J].建设科技,2019(11):86-89.
[12]夏子清,刘唱.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现状、政策研究[J].建设科技,2021(06):41-44.
[13]朱明.奥斯曼时期巴黎的郊区化与城郊整合[J].世界历史,2014(06):52-62.
作者简介:赵犇(1997年),男,汉族,河北省蔚县,研究生在读,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300384,建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