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

杨代勇

 四川省升钟水利工程运管中心   四川南充   637388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管理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通过文献分析,构建包括管理体制、管理信息化、管理方式三个一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对加快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当代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水利工程类型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建立符合现代水平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是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相信研究结果将对水利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1指导思想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应当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科学性是指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指标设置应当具有理论依据,同时能够客观反映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际水平。可操作性要求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有可量化的特点,通过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得出指标的评价结果。综合性要求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情况,既要包含基础性指标,也要包含前瞻性指标。总的来说,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的指导思想能确保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在后续的指标体系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这三项指导思想进行,形成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2构建原则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构建的指标体系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指标设置应覆盖水利工程管理的各个主要方面和层面。同时各个指标之间应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反映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总体状况。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具体指标应具有科学合理性,所包含的指标应当能有效反映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亟待解决和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此外,在评价方法上也应当具备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可行性原则要求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根据水利系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操作性。评价依据应易于收集获取,评价方法应简便易行,结果应具有较强说服力。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管理体制指标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的优化、决策权限的下放和人员配置的科学化等方面。因此,管理体制指标应当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设置。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这项指标通过评价水利管理单位的组织层级设置是否合理、命令传导是否高效等方面,判断其组织结构是否实现了扁平化,具备了灵活高效的现代管理特点。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既考察管理单位调整组织结构、推行扁平化的相关举措,也可以计算机构设置的层级数量,作为组织结构扁平化程度的定量反映。第二,决策权限的下放。这项指标评价管理单位在什么程度上实现了决策权限下放,中间管理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是否具有相应的决策自主权。可通过定性分析管理单位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基层管理人员对决策权限的感知,判断决策下放的幅度和效果。第三,人员配置的优化。这项指标主要从人员素质结构、岗位匹配度等方面评价单位的人员配置是否实现优化,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可利用定量分析手段,计算管理单位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指标,并调查问卷了解人员对自身岗位的匹配认知,判断人员配置科学与合理的程度。

2.2管理信息化指标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和成果运用全部实现信息化。因此,管理信息化指标的设置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现代化。这项指标主要评价管理单位在监测、调度、统计等管理环节的数据采集是否实现自动化,是否建立起统一的信息传感网络,使各类管理业务数据能够实时自动采集,并以数字化的形式汇总传输。还要评价数据采集的频次、精细化程度是否满足管理的需要,采集是否覆盖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除基本的水量、水质监测外,是否能够采集水体流速、输沙量等参数;除实时监测外,是否可以进行比对分析和长期跟踪。另外,通过现场调研,可以直接观察管理单位使用的监测设备、传输网络的种类、分布密度等,以判断数据采集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查看信息系统中的采集数据记录,分析是否具备时效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第二,分析决策的智能化。这项指标评价管理单位在生产决策、运行监控、事故预警等管理活动中,是否广泛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和控制体系。可分别从决策层面和控制层面进行考察,查看管理单位使用的智能决策系统种类、覆盖面,如精细调度、优化配置的智能决策系统,以及水情监测、事故预警的智能控制系统等。还可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智能决策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及管理人员的使用满意度。第三,成果应用的信息化。这项指标评价管理单位的各项业务成果,如监测报告、专题研究、工程档案等成果文件的存储、利用和共享是否实现了信息化,是否建立了统一的项目成果管理平台。该平台上业务数据来源广泛,存储内容详实丰富,并实现多用户查阅下载。还要考察成果共享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否为进一步的管理决策活动和日常管理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可通过访问管理信息平台,了解其运行情况及系统性能,并利用访问量、下载量等使用量化指标判断应用效果。

2.3管理方式指标

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现代化的内涵在于管理方法的精细化、社会参与度的提高和市场融合水平的增强。因此,管理方式指标的设置应包含这三个角度。第一,生产方式的精细化。这项指标主要评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是否实施精细化管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评价时可重点考察管理单位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实行精细化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第二,社会化管理模式。这项指标评价管理单位与水利工程的相关利益主体在管理决策、进程参与和成果共享等方面是否形成广泛协作,实现管理的社会化。评价时可调查社会各界通过听证会、用户满意度调查等途径参与水利管理的方式和程度。第三,市场化运作机制。这项指标主要考察管理单位内部有否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管理单位与市场主体之间在资源配置、交易结算等方面是否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合作。评价时需要研究管理单位的薪酬体系设计、政府购买服务情况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依托文献研究,初步构建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导思想、构建原则和具体指标等内容。本研究框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可为水利部门开展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后续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完善该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适用性。相信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秀民.浅析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建设[J].治淮,2023,(10):45-46.

[2]魏晓雯.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N].中国水利报,2023-09-21(005).

[3]李发鹏,韩丽,杨彦明等.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22,22(1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