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探讨

朱燕玲

  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并将其列入相关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校园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校园中的发扬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小学阶段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还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呈现、网络化传播和智能化应用,从而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要性

(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我国古代各个领域的精华,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较弱,对于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少,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所以,学校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智慧。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认知能力较差,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1]

(二)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道德修养的灵魂。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就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校园中的渗透。在小学校园中,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与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并且小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想品德的认识比较片面,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

(三)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小学校园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对国家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开展不同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小学校园中开展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通过开展这些艺术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观念[3]

(四)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也拥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培养其民族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与精神内涵,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自信心,从而树立其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以及发展过程来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与认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培养其民族自信心[4]

二、“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只会讲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无法对书本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在互联网资源中,有很多可以供学生参考的资料,如《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等。在这些资料中,有很多故事都是非常生动有趣的。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价值。

(二)采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阅历较少,所以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难免会存在很多的疑问和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传统文化。例如:在讲“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二十四节气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到每个节气的特征和含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媒介。因此,学校要为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自身的微信公众平台和抖音短视频账号,并指派语文教师不定期在平台中发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动画视频和短篇故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同时,学校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播放一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视频,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理解。

(四)开设“国学体验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各小学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了“国学体验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开展,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论语》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们先阅读《论语》中的一些章节,然后让学生们对这些章节进行诵读。在诵读完之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们对自己诵读的内容有一个了解。最后教师再给学生们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让他们回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血脉,也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需要重视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在阶段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慧萍.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现状及提升策略[D].大理大学,2023.

[2]王莉,耿凤芝,扈静.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夏津县实验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纪实[J].山东教育,2022,(22):2+65.

[3]林苒.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营造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为例[J].教育界,2021,(50):82-84.

[4]丁枫源.探讨在藏区小学校园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