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1

谈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常喜文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

劳动是成人世界不可或缺的,劳动对于中小学生同样如此。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中小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在劳动中能展示、显露、发展个人的天赋才能。给学生提供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不仅使能让他们获得劳动的教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从而促进家庭成员关系融洽。

(一)劳动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劳动是一个辛苦并且需要坚持的过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们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

孩子们总有一天需要独立创造劳动果实,我们应当从小为学生创造种种学会劳动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庭与学校的各项劳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的不易与艰辛,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劳动能帮助幼儿提高独立自主性

独立自主性是指一个人独立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们生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品质。有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就能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许多事就为孩子大包大揽地做了,孩子也就丧失了自己劳动的机会,然而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有教育界的专家曾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而这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时期就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劳动是一个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依靠自己去解決。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独立生活的技能,慢慢体会到独立自主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逐渐形成“自己能做的事白己做”的独立意识,这样也能减少学生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心理。学生时期正是发展各种优秀品质和能力的阶段,劳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这一时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三)家校配合,同步培养

劳动教育光靠教师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与参与,只要家校协同,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就卓有成效。学校作为孩子们教育的园地,要遵循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对孩子生活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对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及帮助家长寻找原因,要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与家庭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争取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是全家的小宝贝,是重点保护对象,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都被家长们悉心地包办了,孩子的劳动潜能很难被挖掘出来,从小没有爱劳动的习惯,头脑里没有劳动的意识。劳动是每个人的义务。在班里,为使孩子体验到这一点,给孩子们安排了值日生表,分组值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有劳动的义务。当然,劳动时主要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参加劳动,学生体验到打扫卫生的辛苦,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再也没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了。教师要和家长们一起,转变观念,视劳动为当然,视劳动为激励,学生就能够随着对劳动感情的提升,逐步养成社会性和全面性的人格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在播种、锄草、收获的时节带孩子到农村参观或实际参加一些劳动,或是到工厂参观一些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近成人劳动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生活中最熟悉的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人劳动,不仅丰富了认识,增进了经验,更培养了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实践证明,学生适当参与劳动,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更能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及同伴互助与操作探索中收获知识、积累经验,变得更加能干、聪明、懂事,形成良性循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坚持正确引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并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其从小就具备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逐步成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期望的那个热爱学习、健康生活、有责任担当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